謀局可見光通信,粵率先角逐科技制高點
摘要: 盡管可見光通信應用前景廣泛,但在我國尚沒有比較成熟的商用化運營模式。如何促進可見光通信快速產業化?8月28日,由廣東省半導體照明產業聯合創新中心籌辦的“中國可見光通信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大會暨可見光通信技術及產業發展論壇”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跨區域跨部委跨行業,打造產業共贏平臺
會上,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副會長、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陳小婭,信息工程大學黨委常委、科研部部長朱智強分別作了重要發言。陳小婭副會長提出,按照國家十二五規劃,建立統籌結合技術創新和發展需求的可見光通信產業聯盟,確實推動可見光通信的規模化集約化應用和產業化發展的目標。朱智強部長指出,可見光通信是產值可達萬億元的新興產業,希望科研院校能夠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等多方合作,實現可見光通信產業化,走技術與產業結合、科技與金融結合的道路,提升中國可見光通信產業國際競爭力。
中國可見光通信技術及產業發展論壇現場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副會長王建華宣讀了關于同意成立中國可見光通信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批復和理事長任命。他表示,根據科技部等六部門關于推動產業戰略聯盟的指導意見,經研究決定同意成立中國可見光通信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并經多次會議決議,采用雙理事長制,任命信息工程大學原校長、中國工程院鄔江興院士以及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副會長、中國產學研投融資聯盟執行會長惠小兵為理事長。隨后,作為新任理事長,鄔江興院士、惠小兵理事長先后發表講話,兩位新任理事長表示希望帶領可見光通信產業技術聯盟,充分集聚科研院校、生產企業、金融機構等多方資源,實現跨區域跨部委跨行業的跨界融合模式,共同推動可見光通信產業的快速發展。
中美日資深專家,論道技術發展方向
在下午舉行的“中國可見光通信技術及產業發展論壇”上,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Thomas Little,日本慶應大學教授Haruyama Shinichiro分別解讀了美、日可見光通信技術發展及應用現狀。作為最早進行可見光通信研究國家之一,目前日本在可見光通信領域取得了很大進展。Haruyama Shinichiro教授表示:“可見光通信技術在日本的運用主要包括室內定位系統,重點是協助視覺障礙人群的室內導航、進行超市人流統計以及精確位置測量等,通過可見光圖像傳感器實現定位,精度可達到1毫米。”
Thomas Little表示,美國也積極開展可見光通信領域的研究。目前,已成功研發出四色多通道可見光傳輸系統及室內可見光定位系統,且即將應用于沃爾瑪超市。同時,他指出,當前可見光通信技術發展上還存在諸如LED產品傳輸速率有限、集成化微型化、攝像頭并非接收器、可見光會傷害眼睛、單應用與雙應用等問題需要解決。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宋健教授結合研究的課題成果,詳細講解了“可見光通信與電力線通信融合技術”,他表示,可見光通信技術與電力線通信的深度融合為可見光推廣應用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手段。但可見光通信的產業化迫切需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中科院無線光電通信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線光通信與網絡研究中心主任徐正元則向與會嘉賓闡述了“照明約束下的可見光通信技術”。在他看來,較完整的LED照明產業鏈為可見光通信奠定了較好的發展基礎,并為照明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短期內可應用于定位與低速通信領域,未來市場將主要是基于位置的大容量服務方面。不過,他同樣表示,可見光通信也面臨著技術點多、涉及面廣,可參考方案少,需要形成完備的“生態系統”,探索可行化的商業模式還尚有一段路要走。
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陳明教授重點介紹了“移動通信與可見光通信的融合”,他指出,“可見光通信可以作為移動通信系統的一種重要補充接入手段,可緩解無線頻譜的緊張,減少對人體的電磁損害,尤其在一些電磁受限環境下,可極大彌補電磁覆蓋的不足。但是,可見光通信要真正在移動通信系統中得到應用,尚需解決如數據線與電力線的融合、反向鏈路干擾消除、多用戶接入、切換等問題。”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