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行動“舉步維艱” 如何做到“勢在必行”
摘要: 日前,李克強總理在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致辭中強調“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一時成為大眾熱議。其實,在照明燈飾行業,圍繞著“知識產權保護”的“維權”、“打假”話題,一直熱度不減。只是,打假太難,眾人嗟嘆。
防君子不防小人
中山麥格藍照明內銷部總監孫日江
在我看來,中國照明燈飾行業所謂的原創產品都是有原型的,而這原型多來自國外,因此,這似乎也存在“抄襲”之嫌疑。目前行業內的風氣已經形成,互相抄襲、互相借鑒等已成為常態。
麥格藍照明產品申請專利的目的是“防君子不防小人”,我們不怕別人仿造我們的原創產品,就怕別的企業因為專利問題找到我們。申請專利更多的是為了保護自己,現在市場上經常會出現“同一產品專利有兩個”的現象,這就是專利方面的管理不規范,而正因為這樣,企業間的糾紛更多了。
目前,中國還是沒有脫離“代加工廠”的尷尬,因此,仿冒行為難以避免。照明燈飾行業,企業創新的速度遠遠趕不上仿冒的速度,這也是行業內“仿冒成風”的主要原因。
對于維權打假,企業不僅要加快創新的速度,還要適當地提高被仿冒的成本(在商標、產品、結構等上面下功夫),如此一來,可以淘汰掉一大批“寄生蟲”企業。
用專利武器保護自己
金德利慕光照明營銷副總劉沖
抄襲仿冒的行為在行業內不算少見,仿冒產品首先傷害的是品牌企業,品牌企業研發新品,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苦心研發的新產品被仿冒,不僅企業的前期研發投入收不回來,同時研發團隊的價值也難以顯現,這損害了企業因新產品帶來的預期收益,更直接打擊了企業研發新品的積極性。重要的是,仿冒產品的存在必然使產品同質化加劇蔓延,損害市場競爭秩序,導致市場競爭混亂。
相比照明類產品,燈飾類產品更容易被抄襲。照明燈飾行業之所以頻頻出現仿冒產品,原因在于:一、行業許多中小企業從家庭小作坊起步,各方面資源有限,缺乏研發能力;二、一些中小企業老板無原創意識,看重短期利益,不思長遠布局,而抄襲可直接節約研發成本,只要新產品在最短的時間內搶占市場,就可以快速攫取利潤,因此缺乏自主研發動力;三、政府部門監管力度弱,違法侵權成本低,行業抄襲成風。
我認為,企業面對侵權,最好的辦法是申請專利,用專利武器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同時,實力廠家需要堅定地走自主創新的道路,既不能在產品研發上因噎廢食,也不能去仿冒別人產品,最好能形成自己的產品風格,讓仿冒者知難而退,才是最好出路。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