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企業海外掘金需統一思想 因地制宜
摘要: 隨著世界各國禁白令的陸續實施,LED照明市場需求大增,作為LED照明產業大國,我國的LED燈具也正出口至全球各地。對于LED照明企業來說,要想做好外銷市場,我認為系統地、有組織地進行品牌輸出和渠道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
隨著世界各國禁白令的陸續實施,LED照明市場需求大增,作為LED照明產業大國,我國的LED燈具也正出口至全球各地。對于LED照明企業來說,要想做好外銷市場,我認為系統地、有組織地進行品牌輸出和渠道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
從目前來看,愿意比較規范地進行海外市場投入的LED企業并不多,舉個例子,不少企業經常是接到訂單后才安排生產、出貨,如此一來,客戶收到產品時已是兩三個月后的事情了,對方可能因時間緊迫而另選別家。事實上,企業要想真正做市場,就必須有投入,不管是海外市場還是國內市場。飛利浦、歐司朗等跨國集團業務遍及全球各地,他們在海外設立機構,進行品牌推廣,招攬當地人才進行本土化運作,這些經驗都值得我們借鑒。
總體來說,各國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差異巨大,例如,美國、日本及部分歐洲市場渠道發展較為成熟集中,擁有強勢的流通渠道;印度本國的照明工業基礎較為雄厚,東南亞掌握燈具銷售渠道的華人較多,不少新興國家和地區的照明市場仍以五金渠道為主等,北美消費者對光通量要求比較高,偏好暖白光;中亞地區的消費者則比較喜歡6000K左右的冷白光。因此,針對外銷市場,我們的整體思路是“統一思路,因地制宜”。所謂的統一思路是指在產品規劃、品牌定位等方面保持一致,而因地制宜則是要根據各地的渠道現狀、消費習慣、產業基礎、文化風俗等,量身打造產品組合、價格政策、經銷體系及公共關系,同時最好能有落地的營銷隊伍及廣告伙伴。
而在外銷市場的實際開拓中,企業比較容易遭遇兩大方面的難題:一是專業、合適人才的缺乏,特別是非英語系的國家,如俄羅斯、土耳其等,當地人不講英語,首先在語言溝通上就存在很大障礙,更遑論深入了解當地的經濟和文化情況了;二是難以找到合適的代理商,要發掘出在當地具有深厚渠道基礎的一、二級經銷商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因此,企業在開拓海外市場時,需要“接地氣”,例如木林森就采取了參加當地的展會、論壇等活動,在當地尋找廣告公司合作并搭配從國內派出的營銷團隊等方式來盡快切入當地市場。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