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利浦OR索尼或被中國照明家電并購?
摘要: 就目前家電形勢看,除了已被收購的GE家電、意黛喜,還有一些歐美、日本的傳統家電企業的家電的業務也已愈發難以維持,斷臂求生或是其最好出路,這也將為中國家電企業接盤提供機會,下面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哪些國外家電品牌有望在近期成為中國家電企業口中的“肥肉”。
近日,幾起家用電器知名企業撤資、并購事件在業內引起不小的震動。先是在9月8日,美國通用電氣集團宣布,以33億美元的價格將旗下家電業務出售給瑞典伊萊克斯;隨后,美國惠而浦公司在15日宣布收購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51%股權,日本三洋正式退出中國家電市場;緊接著,德國電氣巨頭西門子22日宣布,將以30億歐元向博世集團出售其持有的博西家電50%的股份,徹底退出家電領域。
在這幾起并購事件中,除去外人不好插手的博世、西門子“家務事”之外,另外兩起收購都出現了中國家電企業的“身影”。通用出售家電業務,坊間曾傳聞海爾將接盤,而被惠而浦收購的三洋家電業務也一直被海爾所追逐。雖然,海爾欲接盤通用家電只是傳聞,但絕非空穴來風,再加上之前美菱狂追意黛喜一事,可以看出中國家電企業對收購海外家電品牌,從而拓展國際市場的決心還是很大的。
就目前家電形勢看,除了已被收購的GE家電、意黛喜,還有一些歐美、日本的傳統家電企業的家電的業務也已愈發難以維持,斷臂求生或是其最好出路,這也將為中國家電企業接盤提供機會,下面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哪些國外家電品牌有望在近期成為中國家電企業口中的“肥肉”。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松下
日本松下電器株式會社的社長津賀一宏近日在北京喊出了:“家電產業是松下的DNA,因此松下不可能放棄,也不可能弱化家電產業!”松下集團還制定了新的銷售目標——到2020年松下的家電業務銷售額將達到2兆日元(約1100億人民幣)。
松下社長的口號喊的自然是信心滿滿,但松下電器業務的現狀卻遠沒有他說的這么光鮮。
從松下電器2013年報上看,松下曾經引以為傲的白電事業進一步虧損。其2013財年白色家電產品事業實現營收約1.19萬億日元,同比增長10%,但運營利潤卻同比減少了22%。
相比白電業務,松下的黑電業務則更加糟糕。繼去年底松下宣布退出等離子電視業務之后,松下電視在華份額更是一落千丈,以至于集團計劃將包含等離子電視在內的數字AV家電部門并入冰箱等白色家電部門,尋求用資源整合來提升經營效率。
與一直勉強維持的家電業務相比,松下似乎更看好汽車、新能源、住宅業務。就在10月7日,津賀一宏向媒體宣布,將向美國內華達州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項目投資數百億日元;幾乎同時,松下還收購了西班牙的汽車零部件巨頭法可賽國際,收購金額在200億-300億日元之間。
這也預示著,松下集團未來將經營資源和精力集中在有增長前景的汽車和住宅相關業務領域,待這些新興業務成熟之際,“風雨飄搖”的家電業務或許就只有被拋售的命運了。
“失去創新基因”的索尼
在9月份的IFA(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會場上,索尼CEO平井一夫帶著數款彩電、手機等家電新品高調亮相,成為會場內的焦點。在會上,平井一夫信心滿滿,并反復提到索尼的創新能力和索尼改變人們與科技互動方式的宗旨。然而,如今的索尼還繼承著“創新基因”嗎?
與“難兄難弟”松下一樣,曾經的家電、數碼“霸主”索尼風光不再,主要市場被對手不斷蠶食,被業內痛批“創新基因丟失殆盡”。作為其招牌業務,彩電業務營收更是在2013年實現了連續十年虧損。據美國《商業周刊》估計,曾經是索尼標志性業務的電視機,在過去十年中,已經累計給索尼帶來了近80億美元的虧損。更不樂觀的是,索尼公司9月17日發布消息稱,預計2014財年將凈虧損2300億日元(約131億人民幣),彩電業務“十一連虧”在所難免。
目前,索尼全球主要市場為日本、美國、歐洲和中國。索尼2014年第一季財報顯示,索尼在中國市場實現營收1330.41億日元(約76億人民幣),這看似不錯的成績卻僅僅三星在華業績的幾分之一,與中國的海爾、聯想、格力都無法相提并論。除了在中國市場,索尼在歐洲市場的業績也不樂觀,索尼將要退出歐洲市場的信號也愈發強烈。
近日,又有媒體表示,由于業務越來越不景氣,索尼已經開始計劃從中國大陸撤退。如果索尼從中國大陸撤離,那么其在華的家電業務也勢必難逃出售命運,中國家電和互聯網公司皆有望接盤。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