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路燈或讓高速收費員失業
摘要: 各地有關部門大都不肯放過高速收費“這塊肥肉”。但高速收費員恐怕會失業,他們的工作將被智能路燈代替。
各地有關部門大都不肯放過高速收費“這塊肥肉”。但高速收費員恐怕會失業,他們的工作將被智能路燈代替。
Telematics國際論壇上,上海經信委主任李耀新稱,路燈通過植入芯片等方式可以作為信息載體,形成位置網。該網與手機、汽車等互動,則可以解決車輛堵車、智能收費等問題。今后道路減少堵的點,車輛可以減少發動時間,這將間接改善空氣質量。另外,隨著這一場景的實現,高速公路收費站就不需要了,高速收費員恐怕也要失業了。
在李耀新看來,發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通俗點講,要老百姓從信息化中得到實惠,關鍵要落地的是信息基礎設施。也就是說,所有的信息化軟件和硬件都可以由企業來解決。但是硬件放在哪里是個問題。車輛可以作為車載音頻視頻的載體,手機可以作為移動信息的載體。道路信息的載體怎么解決?
過去,道路信息載體用過感應雷達,但經常的情況是用不了幾年就壞了。這種雷達的劣勢在于要埋在地下,除了自然老化外,還怕載重車子重壓。一旦產品損壞要修或要更新都很麻煩。
上海要推廣的這個產品,就是一個智能路燈,名為智慧照明。李耀新表示,將來上海100萬盞城市路燈更換為智慧終端,把微機站、視頻探頭、多媒體發布屏、信息交互屏,以及充電樁等等職能統統綁定在上面。路燈變成一個載體和資源,形成電視屏、電腦屏、手機屏之外的第四個屏,就是道路屏。道路屏產生以后,它連點成線、連線成面,變成城市信息化的物理載體。
有了智能路燈,商圈的消費性和服務性信息可以放進附近的路燈里。設想一下,市民可以通過手機刷一下路燈上的信息屏,找停車位,找飯店,找商鋪,還可以通過刷屏進行消費結算和支付。以此類推,智慧商圈、智慧社區、智慧園區、智慧校區、智慧村莊等等,都可以通過一盞盞智能路燈來實現。
有了這樣的基礎,后一步就延伸到位置網、車聯網、道路網三網合一智慧交通的載體。市民開車在路上可以通過信息交換動態選擇路線,避免堵車點,減少停車單位時間的通車,以及通車發動時間減少。間接減少有害尾氣的排放。
目前,智慧照明這款產品已有企業投產,但是還沒有量產。上海經信委有關人士稱,一旦這款產品量產,李耀新所說的上述工作將可快速推進。今后還有望在全國推廣。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