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照明轉型是找死,不轉型是等死?
摘要: 當前LED業界最熱的詞匯當屬“跑路”,其風頭甚至蓋過了10月初剛獲得諾貝爾獎的中村修二們。?
當前LED業界最熱的詞匯當屬“跑路”,其風頭甚至蓋過了10月初剛獲得諾貝爾獎的中村修二們。
一個鈞多立引起的“倒閉潮”
“跑路”這個詞在LED這個行業真不算新。3年前的10月,鈞多立成為業界第一家倒閉的億元級企業,籠罩在其頭上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深圳協會常務副會長單位等榮譽光環,以及跑路前后的事件跌宕起伏,更有個別人隨口的深圳有100多家企業倒閉傳言,讓LED一時間風雨飄搖,更讓筆者躺著也中槍。本人自創辦該雜志以來,先后有萬潤、雷曼、洲明、茂碩、瑞豐等企業家榮登雜志封面,并敲開A股上市企業的大門,讓筆者也沾沾自喜,唯獨鈞多立是一例外。
話說回來,鈞多立的倒閉正值國家和廣東省大力推廣LED照明之時。政府尚未發力,下一個“光伏”又來了?大伙們怎么看,事關各界對LED未來的支持力度。也因為“跑路”,不斷受到媒體界朋友的騷擾。與一記者朋友聊天時,我就說“跑路”只是個別現象,一個鈞多立代替不了一個行業,他頂多是在成熟的LED顯示屏行業,一個企業盲目擴張經營的失敗個案。到底倒了多少家,又有多少家是規模性企業,后來我們從協會了解的數據來看,“倒閉潮”基本屬于無稽之談。于是政府加碼LED產業,有了今日廣東在LED路燈改造的輝煌成果。
“深圳LED廢令”風云再起
后來,又來了中央電視臺的記者,起源于深圳的悄然廢除LED規劃。這讓當時配合領導肩負全省LED宣傳工作的我如臨大敵,15個日日夜夜幾乎與央視記者朝夕相處,從深圳南山到福永再到坪山,到古鎮燈都到華強北再到江門光博匯,從廣深高速到莞深高速的LED路燈。廣東省科技廳葉景圖副廳長一句話讓央視記者吃了定心丸,“現在LED產品節能效果越來越被接受,而且價格有了大幅下降,產業發展進入了相對穩定的階段,我們也逐步放手,讓市場經濟的調控之手來主導產業發展,這樣發展起來的產業,才更有生命力和競爭力。”
記者臨走時說,我回去了就讓周圍的人都買LED股票。筆者不知道后來他買了沒有,但卻知道現在LED的股票市值幾乎都比那時翻了一番。反正筆者是腸子都悔青了。
再后來,央視新聞中心的領導“不死心”,一個中山“雄記”倒閉讓一路“老江湖”記者又出發,筆者只能放下手下的工作繼續作陪。說第二次來的記者是“老江湖”有原因,為了避開我們的引導,他們自己租車到中山古鎮,到小作坊企業去做暗訪調查。無奈,LED發展勢頭正好,就算是小作坊也忙得不亦樂乎,央視的報道也只能草草了事。
一些媒體以及行業媒體的朋友,也成了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和小伙伴,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我們的影響之下,也與我們一樣相信這是一個具有光明未來的產業。
LED產能真的過剩了嗎?
再說,由“光伏”嫁接到LED的“產能過剩”,2011年底,筆者當時的論斷是部分領域的階段性過剩。時至今日,還有不少企業在不斷擴充產能,3年前,筆者和搭檔曾曉蘭去木林森,在員工食堂偶遇董事長孫董,那時木林森才剛踏入10億規模俱樂部,孫董說,以后在宣傳上互相支持。(不小心說漏嘴了,那些經常找我要某公司負責人電話的業界朋友,不如多去企業食堂逛逛,那里可以找亮點。)
前幾日,我們在深圳主辦解密LED未來技術應用論壇,木林森總經理林紀良說,我們今年的產值將突破50億元,我們還在不斷的擴充封裝和照明產能,未來將打造百億級企業。我們跟林總請功,如果木林森舉行百億慶典,一定要請我們為座上賓客,因為這幾年木林森的宣傳,我們也一直在努力啊!
其實,當前LED照明滲透率離我們的期望值還有距離,我想這是好事。如果現在滲透率飽和了,那LED的冬天可能真正來了。包括晶元光電林依達等業內人士,紛紛對LED照明未來的啟動持樂觀態度。所以不管是3年前,還是現在,談產能過剩,我覺得都是為時過早,晶元500臺的機臺都如此從容,我們又何必杞人憂天。當然,別人現在的產品是供不應求。
多說一句,那些無風不起浪的小群體,越是在個別企業有困難的時候,不妨多一些鼓勵和支持,少一些未經取證的轉載和謠言訛傳。前兩年,就有兩家LED企業幾乎被倒閉。有朋友戲言,你找一家企業,開一輛車橫在企業大門前,叫上十幾個人,一個討債橫幅一拉,然后銀行、供應商逼債,下游客戶停止打款拿貨,企業資金鏈緊張,或許就倒閉了。我想,在大環境不好,銀根緊縮的背景下,這種困局不是LED的困局,是整個制造業的困局。媒體也好,企業也罷,既然大家都處在這個生態圈中,不妨多一些雪中送炭。或許這家企業的供應商也是你的合作伙伴。三角債,你懂的!
傳統照明轉型是找死,不轉型是等死?
說完LED再看傳統照明。LED上市企業忙收購,龍頭企業忙戰略聯姻,外資企業忙拆分。這兩年,傳統照明都在談轉型,雷士說,我LED照明已經突破10個億,佛照說LED照明增幅多少倍。我想,真正的轉型肯定不是傳統光源換成LED,也不是企業與企業簡單的加減法合作。正如中國照明學會竇林平秘書長所言,現在的LED照明產品,不管是球泡、燈管還是各類燈具,實際上都還有傳統照明的影子,未來LED應該會以全新的方式體現,也許未來就是一種建筑材料走進我們的生活。
傳統巨頭坐擁渠道經銷商網絡,難道未來真的會是他們的天下嗎?有人卻說,傳統照明轉型是找死,不轉型是等死!
傳統照明不轉型是等死?我認同。
傳統照明轉型是找死?我看未必。
前面提到的,LED現在處于傳統的替換時代,現在來看,傳統照明企業擁有多年兢兢業業打造的渠道經銷商網點,LED企業卻在電商、外貿、智能照明、特種照明等領域搶抓細分市場。也有人預言,如果轉型的好,或許再現傳統照明的輝煌并不是不可能。我的觀點相對中立,各有所長之下,我想未來幾年,兩類企業會形成一個分庭抗禮的局面,
竇林平秘書長說,現在的企業有20000多家,未來競爭可能剩下5000—10000家左右,企業更應該專業專注細分市場。我想,未來幾年,洗牌的過程中各位莊家如何出牌是關鍵。既然預期如此,該倒的企業不倒那才是奇葩。
事實上,國際巨頭企業已經邁開了這一步,飛利浦、歐司朗、三星近期的頻繁動作可見端倪。三星LED中國區總經理唐國慶就表示,三星LED將在全球進一步加大LED器件的市場布局。
外資企業的分分合合、進退之間或許在下一步更大的棋。筆者看來,作為國內企業,不管是傳統照明霸主,還是LED新貴,轉型之路上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才是引領產業龍頭的獨門絕技。如果做不到雙輪驅動,就算是一花獨開,也一定能在未來的10000家企業中具有一席之地。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