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20 LED燈 好時代就要來臨
摘要: 第120期阿拉丁“光”點依然為讀者奉上業界重大新聞點評。照明質檢又爆“丑聞”,放心產品待何時;節能補助加大,價格回歸“民意”……阿拉丁“光”點將一一為您解讀。
第120期阿拉丁“光”點依然為讀者奉上業界重大新聞點評。照明質檢又爆“丑聞”,放心產品待何時;節能補助加大,價格回歸“民意”,LED燈好時代來臨;行業發展已至轉折點,淘汰洗牌在所難免……阿拉丁“光”點將一一為您解讀。
阿拉丁“光”點:小小燈泡 大有作為
據央視財經頻道報道稱,從2008年開始的節能燈補貼即將結束,目前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和推廣LED照明產品補貼政策,補貼形式和力度會在節能燈基礎上結合LED燈的特性進行相應調整。
說到LED節能補貼,在2012/2013年度半導體照明產品財政補貼推廣項目經重啟后(2012年8月份),中國首個LED照明補貼名單入圍名單出爐,當時共有10家企業。隨后,國家和政府即對LED補貼的力度持續加大。
隨后,白熾燈的一步步退市,照明市場逐漸成為節能燈和LED燈的對決,但在效節能、經久耐用、低碳環保等方面LED燈更勝一籌,只是相對高昂的價格成了其廣泛推廣的“攔路虎”,此次,節能補貼的終結,以及LED燈補貼力度的逐漸加大,必然會改變這一格局,助推LED春天的真正來臨。
不僅在補貼上,基于環保方面的考慮,也更有利于LED燈的普及。2013年,我國LED照明產品產值達696億元,同比增長65%,出口達55億美元,同比增長71%。據測算,全國照明產品在用量達70億只以上,若將我國全部在用的白熾燈替換成能效更高的LED照明產品,年約可節電700億千瓦時左右,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近7000萬噸。可以說小燈泡,大作為。
阿拉丁“光”點:產品“不合格”傷品牌更傷民心
近日,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于2014年第2季度對全省范圍內生產及經銷的部分產品進行了質量監督抽查。涉及展旺照明、貞觀照明、美特、西杰照明、佳普斯、艾派、麥科特、三熊照明、大自然照明等品牌,均為“廣東制造”。“廣東制造”不合格率占據半壁江山。
去年,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顯示,節能燈產品有29批次樣品不符合標準規定,朗士(ROSY)、寶迪照明、名派、歐特朗(OTL)、科光照明等品牌產品上不合格名單,“廣東制造”不合格率占到將近70%。
何時“中國制造”轉型升級“中國智造”?廣東省LED照明產業規模占全國的2/3,是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和貿易中心。技術瓶頸一直是制約國內照明企業發展的一大阻礙,連續兩年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全省范圍內生產及經銷的部分產品進行了質量監督抽查,抽檢結果令人咋舌。盡管LED核心技術基本在國外,但是國內企業在發展初期,可以采取“組合拳”方式,“國外技術+國內服務”組合,布局市場謀求做大做強,等有一定的資金積累后再開發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這一過程中既積累品牌口碑,又拓展產品市場,何樂而不為?
產品技術創新是開辟市場源源不斷的動力,不論市場占有率多高、最終客戶選擇你的產品,需要的是產品的質量,是產品在這個市場里的與眾不同,是你不可被替代的核心技術。服務體系、營銷模式很容易被復制,甚至取而代之,但產品技術創新永遠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LED市場接受度逐年攀升,低價低質的產品面前,企業得到的是眼前短暫的利益,無益行業,無益企業。同行之間相互是有正當的競爭,但如果是在市場起步階段,更看重的是雙方健康培育這個市場。盡量做到技術標準統一,避免魚龍混雜,讓廠家有更多的發展空間。競爭與合作并存,共同把市場培育起來才是王道。
阿拉丁“光”點:“產業升級”背景下的市場淘汰
2014年,倒閉潮、辭職潮還在繼續,從未停過。一個行業發展得再頂峰,也離不開興與衰,更何況是一直漂浮不定且“事故”特別多的照明行業。目前很多照明中小企業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困難,用工難、融資難、高成本、高稅負等方面,很多企業經營舉步維艱,有些情況甚至比金融危機的時候還要嚴重。有的早就不堪重負早早推出照明隊伍,有的還靠數名員工仍在苦苦支撐著。今天不知明天事,好命的還能勉強度過“寒冬”重新開始,不好的呢,只能眼看一灘“心血”而無能為力。
企業是一個有機體,它也有生老病死。在眾多中小企業倒閉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大批新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在成長過程中要經歷一個從小到大,從低技術到高技術的自然過程。目前,我國正處于淘汰落后產能、中小企業產業升級與轉型的過程中,眾多中小企業需要更多地資金以完成這一轉型。
有人認為,在國家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背景下,大浪淘沙,優勝劣汰,讓一批競爭力不強的中小企業“死掉”是必須承受的代價。這種觀點當然不無道理。然而,同時也應認識到,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解決就業、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對待廣大中小企業,既不能簡單地強調“幫扶”,也不能片面地主張“放任”,必須客觀地認識中小企業的作用,妥善應對中小企業生存經營和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