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鬼才”吳正喆與億光分道揚鑣 或下更大一盤棋
摘要: 2014開年以來,高管離職風波不斷。7月14日,一顆重磅在照明業再次炸響,一直被行業奉為“營銷達人”的原億光照明總經理吳正喆突然宣布正式離任億光集團。“三顧茅廬”請出的營銷“鬼才”為何輕易出走?有人猜測或精心布局更大的一盤棋……
2014開年以來,高管離職風波不斷。7月14日,一顆重磅在照明業再次炸響,一直被行業奉為“營銷達人”的原億光照明總經理吳正喆突然宣布正式離任億光集團,而其追隨者億光照明副總經理王兵兵也不再在億光擔任任何職務,正式離任億光集團。接任照明總經理一職的是李建南;王兵兵的職務則由蘇慧嫻接任。
“三顧茅廬”請出的營銷“鬼才” 為何輕易出走?
加入億光團隊才一年多時間的吳正喆為什么會突然離職,引起眾人各種猜測。據悉,吳正喆擁有一支專業的照明營銷團隊,加入億光之前,吳正喆和他的營銷團隊利用三年多的時間潛心研究 LED 照明行業,也利用這三年時間系統地更新了團隊的營銷方式,整個隊伍為迎接LED 時代的到來做了充分準備。
2012年底,他的營銷團隊和臺灣億光集團因有業務來往,雙方有所接觸,并進行交流,雙方的想法、理念等不謀而合,經過幾次的磨合后,并于 2013 年1月確定了合作關系,正式組建大陸億光照明運營團隊及公司。
在營銷“鬼才”極其營銷團隊的精心布局下,億光撕開了國內市場的口子,引起了行業的巨大反響,共計開發了21個省級運營商,800多家核心經銷商,3000多個分銷網點,億光品牌開始唱響大陸市場。
作為億光集團大陸市場上的絕對“領軍人”,為何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潸然離職,有人認為,吳正喆可能在下一盤更大的棋。據悉,LED照明正以每年35%的速度在遞增,生產能力也以大于300%的速度在遞增,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有著巨大“野心”的吳正喆或正在尋找更好的東家,抑或撇開億光,與他的營銷團隊自立門戶。
與億光分道揚鑣 或因管理理念相悖
對于吳正喆離職的個人原因或許還只是猜測,但是從吳正喆多次接受媒體采訪所透露的無奈中我們可以了解,與臺灣億光總部營銷管理理念的沖突或許是埋藏已久的定時炸彈。據吳正喆透露,企業管理精細化是臺資企業最大的特點,但是,臺資企業要進入國內市場,本土化是最大的原則,就需要適應國內行業的運營規則,因此運營過程中臺灣億光總部與億光大陸的管理團隊出現了不斷的沖突與磨合。
2013年,有人指出,吳正喆管理模式較為粗獷,與講究嚴謹、精細的臺灣億光總部存在分歧,兩者在文化的沖突會直接影響兩者的長期合作,信用危機在所難免。
但是毋庸置疑,吳正喆在億光還是立下了汗水功勞,除了為億光鋪開大陸市場外,也擴大了億光的整體的影響力,據了解,億光集團整體股價由2012年12月28日的每股38.1新臺幣上升至2014年7月4日每股78.7新臺幣,這段時間正接近吳正喆在億光工作的“服役期間”。
完成歷史使命 吳正喆被迫卸任
吳正喆與億光的結合屬于雙方各取所需,吳正喆的營銷團隊需要一個好的平臺來施展,而臺灣億光布局大陸市場,需要一支專業的團隊來踐行。這也促成了億光與吳正喆一拍即合的默契。
但是吳正喆的辭職或許在合作之初就注定,完成歷史使命后吳正喆就面臨卸任的命運。作為外來品牌,億光在大陸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提高其在市場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因此他們需要一位高手來操作,但是完成擴大知名度的目標后,他們需要的就是一個執行者而不僅僅再是一個策劃者。作為擁有完整產業鏈的億光來說,照明燈具只是其擴大知名度的一個點而已,他們不愿意讓吳正喆的“個人魅力”來取代億光品牌。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