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綠能找到“光伏”與“現代農業”契合點
摘要: 在剛剛發布的2014年度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具投資價值領先技術“藍天獎”評選中,華盛綠能憑借找到了“光伏”和“現代農業”這兩個未來極具潛力的行業的結合點而入圍。
大棚上面是太陽能發電裝置,太陽能產生的清潔能源不僅能夠支撐大棚日常照明,而且可以將剩余電力輸入國家電網,讓千家萬戶使用上清潔能源;
大棚下面是嫩綠的蔬菜、花卉、茶葉,在背陰一側光照不足的地方,排列整齊的菌棒上面長滿了香菇、金針菇;
在大棚里的田間,50歲以上的當地農民變身成為大棚里的產業工人,過著朝九晚五的工廠化生活。
這是記者近日在地處即墨市普東中心社區的青島華盛綠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采訪時看到的景象,作為太陽能小鎮產業支撐的重要組成部分,華盛綠能打造了“棚頂光伏發電、棚下農業生產”的“光伏農業”發展新模式。
在剛剛發布的2014年度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具投資價值領先技術“藍天獎”評選中,華盛綠能憑借找到了“光伏”和“現代農業”這兩個未來極具潛力的行業的結合點而入圍。
取道“農業”拉長產業鏈
近年來,面對歐美的反傾銷,中國光伏產業受到很大打擊,而實際上,中國光伏產業一直存在著一個弊病,就是相對于光伏產業制造環節的強大,太陽能發電做得并不理想。這意味著,一邊是國內太陽能發電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另一邊是光伏制造企業只顧埋頭生產而不考量下游的具體使用。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攜新模式而來的華盛綠能誕生了。在母公司昌盛日電的產業架構體系中,華盛綠能只是太陽能產業的一個中間環節,上游由硅礦、多晶硅提純、光伏制造企業構成,下游則涵蓋了農產品(000061,股吧)物流配送、光伏農業品牌推廣等眾多環節,華盛綠能的價值在于尋找到了光伏和農業的結合點,并把光伏產業順利延伸到農業領域,價值鏈獲得延長。
中國能源和電力供應主要在西部,無論是煤炭的長途運輸還是電力的傳送都具有很大的損耗,因此,在東部尋找當地能源至關重要。就青島來說,并不是風能的優勢區域,同時潮汐能、生物質能等都存在一些技術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太陽能成為重要選擇。“但由于空間資源的匱乏,太陽能恰恰又是一個對空間資源有一定要求的能源,因此,華盛綠能尋找到了大棚發電這樣一個新模式。”華盛綠能執行總經理隋海周表示。
據隋海周介紹,華盛綠能首創的“棚頂光伏發電、棚下農業生產”的農業發展新模式,已在山東、湖北、江蘇、內蒙古等地得到推廣。同時,已在即墨市發展光伏農業科技大棚500多畝,另有2000多畝的園區正在規劃建設中,涵蓋食用菌、茶葉、有機蔬菜等多個種植領域。
“未來產業”攜手互補發展
近年來,進軍光伏的企業有很多,進軍現代農業的也有很多,但“光伏農業”卻是華盛綠能一手締造,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既需要懂得農業又需要懂工業的項目,所以常人難以尋找,而從本質上來看,這是一個結合點的選擇問題,無論是光伏還是現代農業都是前瞻性較強的行業,這也被普遍認為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問題在于,在當前的產業局面下,由于高成本,兩者的發展壓力都比較大,在這種背景下,兩者的結合不僅分擔成本,也讓這種模式的產業化之路順利一些。
針對光伏農業的成本還是相對較高的問題,華盛綠能的種植品種多數還是選擇一些適合光照條件少的高附加值品種。據隋海周介紹,今年春天,華盛綠能的光伏大棚茶葉首次進入春茶采摘期,成為國內首批成功在光伏大棚中生長收獲的“光伏茶”,這種采用“陰陽光伏大棚”技術,為太空茶品種提供了適度溫和的光照,同時避免了在自然界暴露狀態下的病蟲害問題,進而提升了品質,頭茬三兩三春茶叫價8000元。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