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企“圈”地方補貼背后的冷思考
摘要: 如今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正在全新研究和推LED照明產品補貼政策,政府部門必然要認真思考如何操作才能讓補貼用到實處,不要出現“朱門酒肉臭,路有餓死骨”的貧富不均局面。
據相關報道稱,從2008年開始的節能燈補貼即將結束,目前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和推LED照明產品補貼政策,補貼形式和力度會在節能燈基礎上結合LED燈的特性進行相應調整。
其實,為了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政府對LED的補貼早已實行,近幾年,大量“戰略新興產業”LED企業都拿到了高額的地方補貼,以三安光電和德豪潤達兩家LED上市公司為例,2011年~2013年都拿到了高額的地方補貼。三安光電在三年中所獲的補貼額高達8.43億元、4.83億元和4.58億元。而德豪潤達在同期獲得的補貼也有3.1億元、2.24億元和2.32億元。而企業的獲補方式也是五花八門,企業除了通過購買MOCVD獲取補貼途徑外,還可以通過建設LED技術中心、產業基地等名義,向當地政府申請補貼,每購買一臺MOCVD就可以獲補800萬元的補貼額。
政府的“大手筆”某種程度上助推了企業的發展,但由于缺乏有效地調研和監督,補貼一直存在詬病,落入不公平、不均勻的窠臼。為了獲得政府的額外補助,一些LED企無心進行市場策略謀劃及科研投入,絞盡腦汁琢磨著如何圈到地方科技補貼,靠補貼來生存,即使虧本銷售仍然能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
此外,一些企業通過補助利用多余的資金投資其他領域,在擴大產能的同時,獲得更多地補貼,成為了補貼大戶。
近日,三安光電聯合首爾半導體公司和首爾Viosys公司(首爾半導體公司子公司)決定共同合資成立安徽三首光電有限公司,主要提供首爾半導體所需LED產品。業界人士分析,三安光電此舉藉由幫首爾半導體代工,不僅能協助三安光電消化不斷擴充的LED產能,亦能助其打開國際知名度,有利更多資金及資源涌入,并獲得更多政府補貼。從時間點來分析,三安光電公告這個新聞的時間點,剛好在發表第一季財報前一天,同時也發表了將于廈門投資新廠,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將在土地、稅收、設備購置補貼、政府采購、科技獎勵、人才政策等方面給予三安光電一系列的支持,此外,三安光電專案公司與合作的能源服務公司以競爭性談判的方式,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承接廈門市路燈等公共照明的LED改造項目,計劃10年改造工程項目約30億元人民幣,并簽訂《投資協議》。
三安光電對這些成績地大勢宣傳,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樹立大公司的形象進而引起政府的重視,獲取更多的補助,相對而言,它對自身產品的銷售量卻不太在乎。
針對這種企業圈地方科技補貼的現狀,很多人也表示了不滿,其中阿拉丁論壇一位叫“workstone”的網友表示,政府補貼其實跟政府招標一樣存在詬病,有很多的內幕和關系戶,沒有真正靠“技術”、“實力”等指標來進行考核,玩的都是材料游戲。他認為,補助可以有一些需要有明顯的經濟效益或科技效益證明的技術基金或投資類的機構去操作,政府負責監管財政上的花費,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公平,提升企業技術水平。
如今,借結束節能燈補貼,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正在全新研究和推LED照明產品補貼政策的契機,政府部門必然要認真思考如何才能讓補貼用到實處,不要出現“朱門酒肉臭,路有餓死骨”的貧富不均局面。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