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之變(三):爭奪戰下契約VS利益
摘要: 據了解,在吳長江眼里,文化高于制度,文化還包括人情化、人性化的管理。作為創始人,吳長江在雷士發展中功勞卓著,靠“信”和“義”帶領著一眾兄弟打出了光明前景;和經銷商之間多年的各種“變通”培養出來的經驗,更讓他迷信規則之外的東西。
據了解,在吳長江眼里,文化高于制度,文化還包括人情化、人性化的管理。作為創始人,吳長江在雷士發展中功勞卓著,靠“信”和“義”帶領著一眾兄弟打出了光明前景;和經銷商之間多年的各種“變通”培養出來的經驗,更讓他迷信規則之外的東西。
契約精神缺失 商業關系注定崩塌
從創業者角度而言,吳長江是典型的悲情企業家,幾乎每一次內亂,他都屢屢打著“悲情牌”,試圖掰回局面。但此次事件后,吳長江能重回雷士照明的勝算或已不再。投資銀行家王世渝感言到:“事情遠比罷免復雜。吳長江成為中國產業史上唯一一位三次被資本方趕出來的企業家,一次比一次險惡。第一次是錢,第二次是權,這第三次可能失去江湖。”
吳長江曾經的合作伙伴閻炎曾表示,“中國的民營企業需要有制度化管理,按照程序、按照規則辦事,不能夠像過去一樣”。
當年喬布斯身為創始人,但因為業績不好而被逼了出去。一個法治的社會,一個法治公司的CEO,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資本市場的游戲規則是,資本為王,談契約,不談道德。契約精神是一個商業社會最基本的文化,是基因,缺失了這種基因,商業關系注定要面臨崩塌。
企業上市不是目的,中國民營企業逐步邁入資本市場的過程中,需要學習契約精神、尊重契約、恪守準則,更要學會與資本共舞,要適應由創始人個人公司到公眾公司的轉變,由“個人獨裁”到“制度管理”的轉變。
利益是各方角力的根本出發點
這種轟動性的內戰事件,在國內早已不是先例,當年國美創始人黃光裕與職業經理人陳曉的內戰震驚了海內外,但無非都是利益的博弈。
據近日消息,阿里巴巴將于9月15日在美國上市。阿里不涉足小微金融業務,但是未來一旦支付寶等上市,阿里可以獲得沒有上限的回報。原來所有人都在指責馬云缺乏契約精神,但現在大股東雅虎等表示對目前的分配方式表示滿意,阿里上市沒有障礙。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嚷嚷皆為利往,因此各種沖突和矛盾需要用分配杠杠去解決。而契約關系的破裂或許一方面可歸因為契約精神的缺失,但利益分配杠桿的失衡,是誘使內戰爆發的另一大導火線。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