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企業電商齊跨“打假”坎
摘要: 目前我國LED照明行業抄襲成風,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急需整頓,操作方式不當、靠“忽悠”求生存的企業必不能長久,假冒產品不僅對行業傷害極大,對LED企業或終端消費者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與威脅。
目前我國LED照明行業抄襲成風,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急需整頓,操作方式不當、靠“忽悠”求生存的企業必不能長久,假冒產品不僅對行業傷害極大,對LED企業或終端消費者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與威脅。2015年行業新氣象來臨,“打假”行動也成為新一年LED行業首要任務。
不久前,國家工商總局公布了2014年“雙十一”期間對多家電商平臺促銷商品的抽檢結果,8個批次的樣品為假冒商品,其中天貓、1號店、樂蜂網、蘇寧易購、亞馬遜均有所涉。對此,電商們迅速行動,紛紛采取措施表示打假決心。
2014年12月23日,阿里巴巴在浙江杭州舉辦阿里巴巴網絡交易平臺打假工作匯報會暨《2014網絡交易平臺打假研究報告》發布會,高調曬出其打假成績單,并公開大數據打假模式。
對于LED照明燈飾行業來說,“維權打假”的聲音從未消退,行業內一些大品牌如飛利浦、歐司朗、雷士照明、三雄·極光、歐普照明等“打假”活動也從未停息。特別是雷士照明,近段時間在全國啟動了一場打假風暴,“打擊吳長江利益關聯者制假售假,大力肅清市場”成為其中的內容。
假貨不止 難有安寧
相關部門組織的打假活動一刻也未停息過,但在一些地區和個別領域,假冒偽劣商品仍然不少。在照明行業,假冒偽劣產品對行業、企業造成的影響是非常惡劣的。而假冒偽劣商品泛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1、造假成本低收益高。資本逐利的本性是一柄雙刃劍,廠商作為理性經濟人追求利潤最大化,正是導致假冒偽劣商品屢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假冒偽劣商品往往成本低、利潤空間大,常常高出正常商品利潤好幾倍。因此,它必然會吸引逐利的制假售假者鋌而走險。
2、違法成本低。雖然法律上對制假售假者有著嚴厲的制裁措施,但由于種種原因,制假售假者并沒有普遍受到應得懲罰。由于受罰的損失往往遠遠小于其所得,制假售假者必然會膽大妄為,潛在制假售假者也會受到鼓勵,紛紛入行。
3、消費者維權成本高。從消費者的角度來分析,消費者對假冒偽劣商品的需求,知假買假、上當受騙、購買能力弱以及求償成本高和普遍的“搭車”心理,使得假冒偽劣商品有了生存空間和養育甚至滋生漫延的市場。
4、市場信息不對稱。由于信息不對稱,面對紛繁復雜的商品,廣大消費者顯然處于弱勢地位,他們難辨真偽、難識假貨。當假冒偽劣商品泛濫時,一般很難做到理性拒絕,往往懷抱從眾心理對待假冒偽劣商品。
5、政府監管不到位。地方保護主義盛行是制假售假愈演愈烈的行政根源。地方保護主義事實上是造假者的“保護傘”,割裂統一大市場,助長不正之風,助長違法犯罪行為,破壞政令暢通,干擾公正執法,危害十分嚴重,正是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使打假工作變得更加復雜而艱巨。
LED企業如何看待“打假”
佛山國星光電照明事業部總經理徐振鋒:在LED照明燈具行業,“仿冒”產品的出現,其最終受害者是終端消費者,因為他們對照明燈具產品沒有分辨能力,無法從產品表面辨別產品品質。“仿冒”產品不僅損害了終端消費者的利益,還對消費者人身、經濟和精神的多重傷害。對于LED企業來說,“仿冒”現象將直接影響該企業的品牌美譽度和品牌形象,并且侵犯了企業的合法權益。
史福特照明董事長史杰:堅決用法律武器維護知識產權。LED企業不斷創新開拓的同時不得不面對被抄襲被侵權的現實,我們所有新品都擁有國家專利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LED企業要時刻準備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中山新特麗營銷總監張洋:以實際行動喚醒行業良知。LED行業維權打假活動分為三步走:首先選出在市場上侵權最嚴重的2-3家廠家,進入法律訴訟程序,這就是所謂的“抓典型”;其次是企業堅持持續的自我創新,用專利來保護自己,所謂“持久戰”;最后,針對嚴重損害LED市場大環境利益的廠家,將嚴懲,絕不手軟。
中山松偉照明董事長謝偉:競爭要堅守道德底線。對于仿冒行為,很多LED照明企業很“無語”,對于LED照明燈飾企業來講,現階段的重點工作是從“品牌”、“原創”、“服務”三方面來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LED企業之間要形成良性競爭,要堅持自己的品牌、原創,最重要的是要堅守道德底線。只有堅守原則的競爭對手才值得別人尊敬。
中山奇美澳照明總經理胡偉悅:目前,行業處于“亞健康”狀態,許多企業都奉行“拿來主義”,創新氛圍遠遠不夠濃厚。在我看來,企業之間的“模仿”、“借鑒”雖然情有可原,但必須要結合一些原創的成分,相似度不能超過70%。我個人非常熱衷于創新,我也呼吁同行創新,互相之間形成良性競爭,讓行業“亞健康”狀態早日轉為“健康”狀態。
LED經銷商如何看待“打假”
長方照明甘肅運營中心總經理高彥龍:誓不給仿冒者生存空間。對于仿冒產品的現象,除了我們自身要監督和防范之外,同時要呼吁國家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但目前的保護力度還遠遠不夠,加之消費者的不了解和不理性,只購買所謂的“品牌”,而非真正的品牌,導致市場上假貨橫行,侵害了正牌廠商的正當利益。商家假如遇到自己所經營的產品被仿冒,應該及時投訴、舉報。
西安本邦照明總經理郝曉正:仿冒產品以次充好,有損品牌形象,對消費者也有可能造成傷害。市場存在不同層次的需求“絕不是仿冒產品生存的原因。仿冒產品在市場上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在于仿冒品借助正品的品牌優勢,在市場上以價格差賺取利潤,而很多小企業、小作坊對此很熱衷。正牌廠商應該具備更強的自我保護意識,一旦發現市場銷售仿冒產品應當找出生產源頭,從根源上”消滅“。作為經銷商,我們應當堅決抵制仿冒產品,仿冒產品是非法行為,知識產權不可侵犯。
太原華星燈飾總經理帥偉學:當務之急是政策的制定者從源頭上設定標準,提高準入門檻,加速行業的轉型升級,扶持、孵化一批大型企業,淘汰一批侵權的害群之馬,從根本上樹立行業規范、守法、誠信、有序的競爭風氣。
南寧蜀天照明經理張曉華:照明燈飾行業仿冒成風,從產品的品類來講,仿冒花燈是比較嚴重的;從品牌來講,大品牌被仿冒幾率最大,這歸根結底是行業內沒有形成好的品牌保護和對知識產權的尊重,社會整體知識產權保護氛圍沒有形成。品牌廠家應該完善自身品牌保護的策略,同時還要聯合同行營造健康發展環境。
電商平臺紛紛投入“打假”
為了力證清白,京東、淘寶、天貓紛紛加入打假行動。剛剛過去的2014年,隨著聚美、京東、阿里先后上市,中國電商市場已經被放在了顯微鏡之下。而曾經一直困擾著各大電商平臺的假貨問題,各家上市公司沒少費心思。
去年年底的互聯網大會上,在多個場合頻繁提到”打假“一詞的京東CEO劉強東稱,京東打假的主要核心是希望提高商戶銷售假貨的成本。按照劉強東的表述,京東方面在調研后發現,不同于五年前,國內電商行業各家都賺得盆滿缽滿,而現在多數賣家收入不如從前,一些只是微利。而水貨、假貨商則攫取了電商利潤的60%到70%。”從前京東發現銷售假貨一般會罰款1萬到10萬,或者封店,但今后一旦發現賣家在平臺上只要賣一件假貨,會將罰款額度提高至100萬起。“
而作為LED電商最主要的平臺,阿里的打假新招有個頗為洋氣的名字”滿天星“,以”碼“作為連接,為LED廠商提供從生產數據管理、產品溯源、防偽驗真、產品說明、與終端消費者互動的一整套解決方案。消費者用手機掃描商品上的二維碼,便可辨別LED產品真偽并追溯產地,試圖從生產源頭截斷不良商家造假售假行為。
據了解,很多LED電商平臺開始推出了LED燈飾真品防偽碼聯盟,并推出防偽碼體系,消費者可按照商品包裝上的16位數字防偽碼進行真偽驗證。開始扎扎實實的開始”打假“行動,希望提高LED商戶銷售假貨的曝光度。
結語:
對于售假制假的商戶來說,只要用戶需要,他們必定無處不在,市場的需求決定了這個群體將會持續的存在。當下很多的不良商家或企業趁LED行業各項規范制度還沒有完全成熟,靠剽竊他人的LED技術來”撈一把“,這種現象嚴重影響照明燈飾行業的良性發展,因此,”去偽存真“是國內LED行業亟需解決的問題。雖然有類似零散、自發的民間打假個人或者團體,但絕不是扼制假貨在線上線下泛濫的根本出路。說到底,消費者的權益最終需要強有力的法治力量和監管手段,及LED企業線上線下商家來共同維護。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