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談LED新產業 政府干預越線
摘要: 我一直反對政府越位干預市場,這幾年,政府又在大力補貼技術創新,但科學和技術是兩碼事,科學研究是有外部性的,沒法說發現某一個數學定理你就能得多少錢的回報,所以應該由政府負責投入,但技術創新是由市場獎勵的,政府拿出幾千萬、上億的錢去獎勵一種技術是沒有道理的,技術創新為什么要政府拿錢去獎勵呢?
我一直反對政府越位干預市場,這幾年,政府又在大力補貼技術創新,但科學和技術是兩碼事,科學研究是有外部性的,沒法說發現某一個數學定理你就能得多少錢的回報,所以應該由政府負責投入,但技術創新是由市場獎勵的,政府拿出幾千萬、上億的錢去獎勵一種技術是沒有道理的,技術創新為什么要政府拿錢去獎勵呢?
政府有什么本事判斷哪一種技術是有前途的呢?你可以說某種技術本身也許是先進的,但它在市場上能不能成功沒有任何人能夠知道。我們現在都是政府說要發展什么技術,然后就大量地給錢,最后的結果是什么?你看看我們的光伏產業已經成了什么樣了。
不止光伏,現在全國都在做LED,最厲害的可能是我的家鄉常州,要成為LED世界之都。但是,因為資源是稀缺的,給了這個企業資源,那個企業就拿不到。
現在整個江蘇都是這個情況,光施正榮就有200億元資金窟窿,所以政府也拿不出錢來支持LED產業。昆山一家LED公司想到外地融資,廣東那邊說,你把公司搬到廣東來我們就可以投錢,但當地政府說你不能搬走,你搬走我給你的幾個億就白給了。所以這種政府介入投資的模式本身就極不正常。
政府是一個一個地方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科技部搞了一個電動車的十城千輛計劃,現在大概有20多個城市都在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拿一部分錢來補貼,十城千輛總共就是一萬輛轎車。目前,兩三萬輛車應該說就達到了最低的經濟規模了,可是現在一點兒用都沒有,各地都把單子給本地企業了。二十幾個一千輛,就達不到有效規模,這個錢是白花了。制造業只要規模上去,成本就下來了,但每個企業都拿一千輛的訂單有什么用?
這種事情因為節約能源、減少污染,政府是可以給補貼的,一般的原則是一進入競爭就不能補貼了,但我們不是,政府還會決定把錢給哪個品牌,這是違反公平競爭法的。按市場經濟的做法,應該補貼需方,然后通過市場購買,哪家好買哪家的。
家電下鄉也是有問題的。有些品種本來就已經要淘汰了,因為家電下鄉,實質上維持了它的生命周期,但花的是納稅人的錢,所以還牽扯到所謂分配改革的問題。分配改革上的問題很大,老是說要政府掏錢,結果是稅加得那么重,哪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些小企業主私下里也跟我反映(他們不敢公開說),說我們這些行業領頭的人都得到政府很多關愛,但他們根本體會不了我們的困難。我2004年到浙江調查的時候,就發現從省里一直到縣里,都有要扶植的企業名單,這本身就違反了市場競爭的基本原則,但是大家見怪不怪,認為當然的,這表示政府多么注意扶持民間企業!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