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限價制度名存實亡 次新股再融資“補血”
摘要: 多位業內人士稱,監管層嚴控發行“三高”但并未規定IPO以后的再融資時間間隔,通過再融資“補血”不失為一種選擇,而且牛市行情下,再融資為市場所認可,一定程度上成為股價上漲的驅動力。
多位業內人士稱,監管層嚴控發行“三高”但并未規定IPO以后的再融資時間間隔,通過再融資“補血”不失為一種選擇,而且牛市行情下,再融資為市場所認可,一定程度上成為股價上漲的驅動力。
與此同時,IPO限價發行引發巨額資金打新,新股上市后也是連番漲停,鑒于此,有業內人士認為IPO限價制度已名存實亡。
多家次新股啟動再融資
3月18日正式掛牌上市、6月1日晚間拋出60億元融資方案,藍思科技火速進行再融資的動作,讓市場再度將目光聚焦急速啟動再融資的次新股。
藍思科技公告稱,擬向5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億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60.26億元,其中,34.02億元用于藍寶石生產及智能終端應用項目,16.24億元用于3D曲面玻璃生產項目,10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而在2個多月前,藍思科技以22.99元/股的價格發行6736萬股,募資15.49億元。實際上根據藍思科技的招股意向書,該公司首次公開發行擬募集資金36.22億元,用于中小尺寸觸控功能玻璃面板技改項目和大尺寸觸控功能玻璃面板建設項目。
業內人士表示,監管層并未對IPO以后的再融資規定間隔時間,而在IPO壓價發行的背景下,有些公司為了盡快上市會主動降低融資規模,待成功上市后再通過定增“補血”。
先“放低身段”上市,然后通過再融資曲線進行資本運作,已成為不少次新股的選擇。去年9月29日登陸A股市場的節能風電(601016.SH),曾因2.17元/股的發行價“貴了”而推遲發行,但上市半年后,擬以不低于9.47元/股價格非公開發行不超3.17億股,募資不超30億元。
時隔半年左右推出再融資的節能風電有些求“資”若渴。節能風電首次公開發行時,因為以2.17元/股的白菜價發行1.78億股,募資凈額僅約3.29億元。而根據該公司招股說明書,首發募投項目——風力發電開發項目的總投資金額實際為10.41億元,遠高于募資凈額,該公司則先以自有資金投入,再以首發募資置換。
上市4個多月后推出一項非公開發行不超12億元募集資金計劃的福達股份(603166.SH),也似乎有意借定增“補血”。根據福達股份發布的募集資金使用情況,截至去年12月31日,該公司通過IPO募集的2.15億元僅剩下379.17萬元。再融資的募集資金用于新增船用發動機曲軸項目、產品升級及智能化改造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市場質疑與IPO募投項目存有關聯。
相較而言,已經披露再融資計劃的次新股中,京天利(300399.SZ)、臺城制藥(002728.SZ)等則看起來不那么的“差錢”。去年10月份上市的京天利,今年3月份發布定增預案,擬定增不超過1000萬股,募資不超過3.50億元。但該公司2014年年報顯示,資產負債率僅為2.71%,貨幣資金為2.56億元,流動負債合計為1289.73萬元。
牛市“補血”好處多
相對于“帶著鐐銬跳舞”的IPO融資,次新股在牛市中再融資“補血”則較為劃算。一機構人士表示,次新股股價有所上漲,再融資募資規模或有所放大,所募資金額可以用于公司發展所需,也可以用于并購支付;另外,在牛市行情下,再融資一定程度上成為股價上漲的驅動力。
從已披露的次新股定向增發方案來看,憑借新股上市股價飆升,發行價均大幅提高,募資“胃口”有些也有所擴大。以藍思科技來看,從上市初的22.99元/股發行價,到6月2日收盤價140元/股,已漲322.83%,擬再融資募集不超60.26億元;京天利則從上市初的11.19元/股,至6月2日的246.60元/股,漲幅達1291.65%,擬再融資募集不超3.50億元。
“在監管層嚴控發行‘三高’(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募資額)的背景下,首次發行價格受到限制,大多數新股都沒能通過IPO募集到足夠的資金,曲線推出再融資也一種方式。”上述機構人士向記者稱,中國的股權融資成本為零,而在牛市中融資更為方便,一定程度上還可能成為股價上漲的驅動力。
對于有些上市公司“不差錢”也急于啟動再融資,上述機構人士認為,這需要依據具體融資方案而言,有些公司可能是用于并購項目,有些則可能是想借牛市多儲備資金,用于為今后的公司業務發展。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