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洛斯:先在細分領域做大做強
摘要: 6月11日下午,阿拉丁照明論壇設計峰會第二場,海內外設計師、企業家相聚琶洲展館1號會議廳,就“可持續發展設計方式應用”闡釋各自的見解。廣東德洛斯照明工業有限公司郭大雄提出的“燈與建筑的融合 光與環境的和諧”引起了現場觀眾的強烈共鳴,演講結束后,郭大雄接受了阿拉丁新聞中心記者的采訪,深入探討了這一論題,也向我們講述了德洛斯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的規劃。
6月11日下午,阿拉丁照明論壇設計峰會第二場,海內外設計師、企業家相聚琶洲展館1號會議廳,就“可持續發展設計方式應用”闡釋各自的見解。廣東德洛斯照明工業有限公司郭大雄提出的“燈與建筑的融合 光與環境的和諧”引起了現場觀眾的強烈共鳴,演講結束后,郭大雄接受了阿拉丁新聞中心記者的采訪,深入探討了這一論題,也向我們講述了德洛斯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的規劃。
阿拉丁新聞中心:您今天演講的主題是“燈與建筑的融合 光與環境的和諧”,您認為這在道路照明上是怎樣體現的?
郭大雄:燈是建筑的化妝品,在夜晚沒有燈的情況下,建筑是冰冷的,我們的道路也是漆黑的,通過合理的燈光可以把建筑的氣質全部體現出來,而且可以把建筑師賦予建筑上文化特質體現出來,詮釋建筑的靈魂,所以我認為燈光在夜晚賦予了建筑新的生命和氣質。但是我們希望在實現這些功能的同時,燈光不要喧賓奪主,把建筑做成一個載體,將燈光做成了燈飾,這是我們在做燈具設計包括道路照明時就在考慮的問題。
具體可以分為兩個方面,首先是在燈具設計時怎么跟建筑融合,第二是在配光上怎么做到與環境的和諧。設計燈具時及時與設計院對接,考慮具體的道路和橋梁結構,將燈具同道路或橋梁的結構件融合在一起,而道路照明有比較多的標準限制,主要靠專業的配光來解決。根據不同的道路寬度及燈具安裝方式,開發了適合各個條件下的不同配光,比如根據一車道,二車道,三車道,以及燈具的安裝高度等,選擇不同的專業配光透鏡,達到道路照明的標準,實現燈與建筑的融合,光與環境的和諧。德洛斯不僅在道路上在很多的景觀照明,幕墻照明都帶著這個理念開發燈具。所以陸續開發了扶手護欄燈具,瓦楞燈具,幕墻專用洗墻燈具等。
阿拉丁新聞中心:您談到的這些燈具的先進性體現在哪里?
郭大雄:比如扶手護欄燈,我不需要為了照明而把一座橋梁做得燈桿林立,而且高桿的路燈桿在實現道路功能的同時是會造成光污染的,所以這個燈最大好處就是讓整個橋梁保證原有的風貌,不破壞橋梁本身的結構以及與環境的和諧。其實這種概念很多建筑師是很喜歡的,西班牙有一個著名的橋梁設計師叫卡拉特拉瓦,他當時為巴塞羅那奧運會專門設計的巴克德羅達橋(Bach de Roda Bridge),就用了這個概念,但那個時候他沒有辦法實現道路照明的標準。現在技術不一樣,我們現在是LED技術,那個時候沒有LED,他沒有辦法。
阿拉丁新聞中心:技術越來越進步了,現在很多人談智慧城市的概念,您怎樣看待智慧城市的發展?
郭大雄:智慧照明現在是很火的一個概念,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務、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網絡安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戶外照明很多燈具會是一個重要的智能載體,特別是燈桿作為城市分布最廣的智能化載體,將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極大便利,而路燈的智能化也是與市民生活最貼近的。我相信這種概念以后會創新很多新的概念燈具出來,當然燈具的核心,首要解決道路照明問題,在這基礎上再加入很多不同的智能模塊,將通信,傳感,云計算,物聯網等多種現代化的技術融入其中,改變人們的生活的方式和習慣,創造出全新光體驗和產品應用,這里會衍生出許多不同功能的新產品,給廠家很多新的機會。智慧照明確實還處于剛剛起步,它的未來充滿了無數的機遇與挑戰,需要我們的思維和觀念不斷的改變,需要有互聯網的思維,跨界合作是必然。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