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應用 誰讓它回歸光品質?
摘要: 隨著照明級的LED光源在材料技術、制造技術、應用技術的日漸成熟,若干年后的某天基于環境惡化問題日益嚴重,經濟無序發展,世界各國節能減排壓力巨大的現實下,LED的照明應用終于被點爆......
隨著照明級的LED光源在材料技術、制造技術、應用技術的日漸成熟,若干年后的某天基于環境惡化問題日益嚴重,經濟無序發展,世界各國節能減排壓力巨大的現實下,LED的照明應用終于被點爆,被點爆的原因并不是因為LED所發出的光有多優秀,而是因為LED的節能性,基于這點,政府政策引導、媒體推波助瀾、投資紛紛涌入、與之相關的不相關的制造企業紛紛轉產及時介入,不問技術是否可行、能力是否足夠、條件是否具備,幾年后LED一片,都沖著LED的節能性、得到國家產業政策支持、冠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堂皇而攻城掠地、設點布局。
但是,人人出于LED的節能性考慮,有誰曾認真關心過LED應用技術里的光品質?
那好吧!國家說LED節能應該推廣,國家政策在做了,并設定傳統白熾燈的死亡時間,路線圖也非常清楚清晰明了按計劃實施,就是希望將“耗能”的白熾燈照明讓位于LED照明,還拿出所有城市的道路照明部分,作為LED照明應用的“實驗”靶場,這下你們相信了,相信LED天地廣闊,前景樂觀美滿,所以就不斷涌入做“節能”的LED燈具忽視做“光”!看看截至2014年所有已實施安裝LED路燈的城市道路,光品質如何?
光參數部分
配光、眩光指數控制等指標在2013年之前嚴重被眾多LED制造廠家忽視著,而一味追求亮度、照度。
眩光指數控制對LED路燈提出嚴格要求,需要LED廠家在燈具設計和配光設計時,是一種高難度的矛盾統一,比如,120度的發光角和140度的發光角所產生的眩光絕對不能同日而語。市政部門的業主方也相信LED寬發光角的LED路燈能減少每公里的燈桿數,這需求是實在的,但應用矛盾問題也是存在的,或許,這問題至今懸而未決。
透鏡材料的選擇對于道路照明用的LED路燈絕不是好主意!對于存在各種各樣不同使用環境下,耐磨、耐高溫、抗老化、變質、抗污染等問題,在應用過程中同時也導致光折損、光色改變等問題。
對于LED的應用,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如LED發藍色的光與黃色熒光粉混搭后取得白光,光譜里缺少紅光,LED光是否因富藍化而對長期活動于這樣挑環境下,對人是否構成傷害?工藝過程原因和材料品質原因造成的色溫偏差、偏紅、偏綠等等還需從事LED應用技術的人停下為低價服務的不斷進步的技術思路,回歸工匠心態,造光,造讓人滿意的應用。
對于LED行業的發展,行業人士蔡明認為,凡事被列入國家戰略性行業的基本上都很慘,大家一窩風的上,先打概念戰,成熟后再打價格戰,贏家是拿到政府補貼和混上市的LED。當時看到勤上光電達到照明級時,瞬間顛覆了自己對半導體發光二極管的認知,當時就有想向LED下跪的欲望和沖動,從而狂熱地愛上了LED,愛上與LED有關的所有應用,當然,那時還沒知道進入戰略新興產業狀態的LED,又會產生什么顛覆性的效果(或者說是后果)?
從原始應用狀態,或者說本人從基礎業務干起階段,對LED應用變化的感受。當時,為了推廣LED,地方政策、國家政策紛紛出臺“科技專項補貼”項目。
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利用政策手段、補貼支持手段推廣LED應用;
二是稀釋當時LED燈具奇高的價格
其代表政策有:高科技專項補貼、十城萬盞、百城千店等等科技應用項目。
當時所有國家層面、地方層面出臺的補貼扶持政策都圍繞著“節能減排”這個所謂國策而展開。從而,LED的瘋狂,就從以上的利好因素讓人瘋狂進入,這種瘋狂不一定是沖著節能減排而來,是沖著國家政策扶持而來,就是因為這種瘋狂,LED的節能效果真如宣傳般神嗎?
其實不然!LED對傳統燈具節能比,絕對沒有眾人宣傳中出現次數最多的65%以上。這時,國家對LED的利好政策,瘋狂吹噓,首先是讓LED制造者在瘋狂中掩蓋、忽視了LED節能技術的真實性,這是我要說的,LED人在政策的“召喚”下,讓LED在應用方向中第一次出現了“誤區”,或者說是“誤引導”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