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市場正在打開 中國LED照明企業在伊銷售額攀升
摘要: 伊核問題全面協議達成之后,西方企業蓄勢重返伊朗。有觀點認為,這勢必加大市場競爭,擠占在伊中資企業的份額。
伊核問題全面協議達成之后,西方企業蓄勢重返伊朗。有觀點認為,這勢必加大市場競爭,擠占在伊中資企業的份額。但記者調查發現,中企并不畏懼西方企業的競爭,希望發揮自身優勢,抓住解除制裁所帶來的機遇。
西方急撲伊朗
西方人的動作比想象快。協議達成未滿一周,德國副總理、經濟部長加布里爾7月20日就率領60人的商務代表團到訪伊朗,與伊朗經濟界召開聯席會議。代表團中不乏德國西門子、戴姆勒等知名企業的人士。
記者在現場看到,能容納200人的會議大廳座無虛席,媒體閃光燈追逐著德國企業代表們,伊朗商人蜂擁上前交流。
做天然氣生意的伊朗商人鮑加茲起身在會場轉了一圈,回來時手中拿著一打交換來的名片。鮑加茲對記者說,伊朗人等待德國的投資足足有十年了,德國的離開留下來很大市場空白,但伊朗人一直在等待,他們很樂意用德國造的產品。
在西方企業眼中,這個擁有8000萬人口的中東大國將被“重新發現”,引發一場淘金熱。除德國捷足先登外,其他歐美國家也將循著商機接踵而至,法國外交部長法比尤斯已經宣布將于下周訪問伊朗,瑞典也將在今年秋季向伊朗派出商務代表團。
中企迎接競爭
“西方人要回來了”,這不僅在伊朗人中間引發熱議,也受到駐伊中資企業的關注。
在油氣開發、金融、汽車制造等關鍵領域,西方公司此前集體撤出伊朗,留下的空檔客觀上給中企壯大創造條件。中國品牌汽車目前占據伊朗10%的市場份額,奇瑞MVM系列轎車在街頭隨處可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油企是伊朗油氣開發領域僅剩的外資企業,中企還在德黑蘭地鐵、德黑蘭到馬什哈德鐵路等工程承包上屢有斬獲。
但在不少伊朗人眼中,西方公司在品牌、技術和管理上具有獨特的優勢。此外,伊朗人也不愿意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讓中企一枝獨秀。
中石化伊朗代表處副總代表朱濟友認為,西方企業重新進入伊朗市場后,總體而言,中企將面臨更激烈復雜的競爭環境,在中企與西方企業重合的高精尖業務方面,可能中企短期內會受到較大沖擊。
商人劉佐多年來在伊朗銷售廣東產的節能燈、LED燈具,2013年剛開始,每個月能賣出一個集裝箱的貨品,現在每個月有三個集裝箱的貨賣出。
劉佐說:“現在全世界八九成的燈具都是中國產,中國燈具的性價比具有很大優勢,雖然飛利浦和歐司朗的燈具受到伊朗少數富人的喜愛,但銷量跟中企相比,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p>
各方都能受益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中企普遍認為,一旦取消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受益的是所有在伊企業,不管來自中國還是西方。
在各國投資帶動下,伊朗國內市場的擴張和投資環境的改善,也將讓中企受益匪淺。在20日的會議中,伊朗石油部長對德國代表團說,伊朗計劃在未來3年內將石油產量從當前每天280萬桶提升至470萬桶。
朱濟友認為,這對中國三大油企將是重大的機遇??梢詴诚氲奈磥硎?,中企與西方企業及伊朗本土企業組成聯合體,共同開發油田,中企可以發揮勞動力成本低、資金實力雄厚等優勢,與各方實現共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