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照明需求是基礎 LED產業機會大
摘要: 智能家居已經成為新興互聯網行業和傳統家電行業最具想象空間的發展方向之一。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智能家電的生態產值將由2010年的50億元飆升至10000($0.1020)億元,智能終端將增至8000億元的市場規模,實現10年20倍的飛躍式增長。
智能家居已經成為新興互聯網行業和傳統家電行業最具想象空間的發展方向之一。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智能家電的生態產值將由2010年的50億元飆升至10000($0.1020)億元,智能終端將增至8000億元的市場規模,實現10年20倍的飛躍式增長。諸如小米、美的、魅族、海爾等等都在積極切入,不管是互聯網企業、傳統家電企業、甚或是房地產企業都在進行智能家居領域的探索和嘗試。
但是,智能家居與老百姓的生活緊密相連,那些高大上的功能其實并不實用,而智能照明作為基礎需求,才是智能家居市場能夠最快起量的領域。聲波控制LED燈泡、智能多彩燈、氛圍燈光效果控制等等這些智能燈光控制系統比那些用APP打開窗簾、用APP查看冰箱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智能家居:自搭建平臺或試探性聯盟階段
經過二十多年的沉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大發展,智能家居迎來了發展時機,進入相對快速的發展階段,各大廠商已開始密集布局智能家居。目前大量企業涌入布局智能家居領域,曾有人將整個智能家居領域的混戰分為兩大陣營:三星、LG、海爾、小米等企業從硬件市場,如家電、手機等切入,推進各自的軟件系統;蘋果、谷歌、360等則更多從平臺角度出發,圍繞系統和標準打造生態。
在筆者看來,目前智能家居領域還未發展到按陣營來劃分的地步,目前各類企業基本都處于自我搭建平臺或者進行四處出擊、試探性結盟的階段。
一是以三星、LG、海爾、美的為例的傳統家電企業不僅僅在組建自己的智能家居系統,也在尋求與其他相關行業企業形成一個統一的聯盟。如三星有自己的SmartHome智能家居平臺,這個平臺所包含的設備基本上均為三星自家的產品,他們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由于存在競爭的關系,其他廠家的家電基本不會加入到這個平臺當中,當然就如三星的手機既采用安卓系統也開發自己的Tizen操作系統一樣,三星在開發自己的智能家居的同時,也謀求與外界形成聯盟,其加入了由高通貢獻出開源Alljoyn框架技術為基礎的AllSeen聯盟,也加入了谷歌旗下NestLabs、ARM、飛思卡爾、SiliconLabs等成員組建的Thread聯盟。
海爾在大力發展自己的海爾U智能家居平臺,也是采取開放并歡迎其他產品接入的態度,同時,海爾也加入了AllSeen聯盟,而且,也在積極布局對于蘋果Homekit的支持;LG等其他傳統家電廠家的策略也與三星、海爾基本相同,在搭建自己平臺的同時也積極尋求外界的幫助,積極占坑,不愿意被排除在未來可能的主流技術之外。
二是像小米、魅族、360這類以智能手機或軟件為主業進而發展智能家居的企業,由于其基本是以單一種類的手機產品或軟件產品起家,對于包含軟件、硬件等復雜生態鏈的智能家居行業。這些企業采取的手段主要是收購、注資一些小型的專業公司,或者尋求外部協作等方式構建自己的生態體系。在結構上采取了比較開放的體系。一種方式是通過提供統一的無線模塊、云服務,吸引沒有無線通信、云服務技術基礎的其他企業加入,如今年2月份,小米與亞明、陽光、鴻雁、歐普、飛利浦、木林森、科瑞、銳高、瑩輝、柏年、鼎暉、頓格等13家照明企業簽訂了共建智能照明的聯合聲明,小米將協助這些照明企業接入其智能家居生態系統;類似于小米,360在3月份發布了基于360智能家居平臺的360智連模塊,希望以低廉的無線模塊價格,配合360的智能云服務、超級APP吸引更多的家電、數碼、硬件廠商接入其平臺。
另一種方式是通過軟件SDK搭建一個開放的平臺,如魅族發布了lifekit智能硬件平臺,可實現魅族手機及接入lifekit平臺的智能插座、智能手表、空調、空氣凈化器等產品的協同。同時,小米、魅族、360也在尋求與外部有共同利益述求的家電企業、互聯網企業組建戰略聯盟,如小米與美的,魅族與海爾、阿里,360與格力(未正式宣布,有跡象表明)。
三是提供統一云服務接入的平臺,諸如阿里、京東等云服務企業,這種智能家居平臺面向的基本上是一些中小企業的產品,系統平臺也較為開放,任何企業都可以接入他們的平臺,且門檻較低,這些云服務企業主要提供超級APP、云服務,而硬件方面是與慶科、漢楓等無線模塊廠商合作,其希望打造一個智能家居設備的統一入口,同時通過網上商城等電商渠道予以營銷支持,盈利模式為一般接入免費,但云端存儲的設備運行數據歸阿里所有,當用戶需要進行大數據分析等服務時需要向阿里付費購買,在這樣一種思路支持下,阿里在4月成立了阿里巴巴智能生活事業部,全面進軍智能生活領域,其與海爾、美的也建立了戰略聯盟。3月27日,還舉行了2015阿里智能云智慧照明戰略合作論壇,飛利浦、GE、歐司朗、科銳、雷士、歐普、木林森、陽光等眾多照明企業均參與此次會議,對打造智能照明等話題進行了討論。
四是博聯、歐瑞博等以智能家居為主業的新創公司,這些公司往往以智能插座、無線開關等智能單品逐漸切入智能家居市場,在獲得多輪風投后,也開始在無線模塊、軟件SDK、云服務等方面全面發展,建立了自己的智能家居平臺,且也保持開放態度,支持其他廠商及設備接入,另外,也在積極嘗試與京東、騰訊微信等進行緊密合作,打通廠商之間的云服務,實現更大范圍的互聯互通,由于新創公司體量較小,所以調整技術方向也較為容易,在技術先進性方面往往領先于大型公司。
五是把持芯片、操作系統核心技術的國際知名跨國企業,諸如蘋果、谷歌、高通、ARM等公司,他們的系統部分封閉部分開放,所主導的技術也是當前國際上的主流。從上述5類企業及平臺來看,將當前的多種智能家居平臺形容為陣營,其實并不太合適,因為目前很多廠家還處于試探階段,會嘗試不同的平臺,暫時還未達到區分不同陣營并站隊的階段。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