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期阿拉丁“光”點依然為讀者奉上業界重大新聞點評。中村修二稱使用藍色LED的白色LED早晚會消失;80后創客下海賣LED燈,勇氣可嘉;眾多LED企業頻倒閉,2015照明企業到底過的好不好?……阿拉丁“光”點將一一為您解讀。
阿拉丁“光”點:諾獎藍光LED的普及和應用是個極大的錯誤?
中村修二自從去年10月獲得諾貝爾獎之后,一時聲名鵲起。近日又頻頻出現大眾視野,從澄清日媒報道有失偏頗到發表言論稱“藍光LED早晚會消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中村修二恰恰是因為發明了 “高亮度藍色LED”而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而此時卻高調提出“藍光LED早晚會消失”。
目前照明及屏顯等使用的白色LED,主要是由藍色LED芯片和黃色熒光體組合而成的。那么,是否意味著:目前藍光LED的普及和應用是個極大的錯誤?
此前關于“藍光LED”危害的討論就甚囂塵上,有人甚至指出:LED所產生的眩光和無法回避的藍光對人類群體視覺神經的致命傷害,且現代LED發光體無法改正和無法回避。
中村修二也指出,這種類型的白色LED“存在藍色光的峰值強度較高、容易引起睡眠障礙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藍光問題”。中村便順勢提出了解決對策:美國Soraa公司銷售的白色LED。據了解,Soraa是中村作為共同創始人(co-founder)設立的LED風險企業。Soraa計劃憑借“GaN on GaN”紫色LED的特點,以及中村在獲得諾貝爾獎后大舉提高的知名度,擴大在日本市場的銷售。
此時,藍光LED又前途未卜了。
阿拉丁“光”點:LED人不忘初心 更要創新
在LED行業待的久了,看到這樣的題目,內心不免咯噔一下:80后創客下海賣LED燈,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忍耐力啊!
LED產業從最初的興起,就含著金湯匙出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廣支持,因其自身節能環保的優越性,迅速成為照明行業的明日之星。行業呈現一篇繁榮之景,進入的早的人都掘到了金。眾外商得知中國的LED只有更低,沒有最低,訂單一窩蜂的涌入。然而,價低而物非美,短期的盈利讓這個市場混亂異常,進而發展到現在企業倒閉、合并成風潮,LED產業的幸存者不斷減少,寡頭日漸浮出水面。此時,LED價格已趨于穩定,利潤也一再降低。
從講求光效,廝殺價格到開始講質量,重品牌,關注光品質,我們看到這個行業在成熟穩健。而此時,核心技術成為企業生存的重中之重,新進入的人要想垂手而得的賺到錢,已難于上青天。
沒有技術,沒有資本背景,只是為了拼一拼,憑著一腔熱血而進入LED產業,這其中的困難一定不為外人所體會。然而,也正是因為其獨到的眼光,對質量嚴格把控,專注于某一塊專業的細分領域,才能讓產品在市場上獲得突破,并得到政府的支持。
“我打算用一輩子的時間經營LED燈。”面對創業挫折,容文廣語氣堅定。我們期待,這個行業多一些有夢想堅持的人,而少一些唯利是圖之士,讓中國制造的LED打上品質的標志。
阿拉丁“光”點:2015照明企業到底過的好不好?
2015照明企業過的好嗎?先來看看陸續出來的各大上市企業年中報:相比上年同期的盈利情況,聯建光電同比增長190.13%-219.14%(↑),洲明科技同比增長118.20%-134.98%(↑),利亞德同比增長20%-50%(↑),雷曼光電同比增長0%-20%(↑),勤上光電同比下降71.85%-51.85%(↓),奧拓電子同比下降100%-70%(↓),長方照明同比增長4.38%-22.81%(↑),艾比森同比下降45%-35%(↓)。
上市照明企業上半年戰績喜憂參半,有些賺得盆滿缽滿,有些則做得不盡如人意。
小企業又過的如何?深圳LED企業中祥創新欠薪百萬面臨倒閉似乎是一些小企業生存現狀的縮影。自2014年11月倒閉潮以來,不少小企業感嘆:日子不好過。媒體感嘆:產業過度飽和,價格戰為主的市場硝煙彌漫。從整體來看,今年大部分中小照明企業生產和銷售都不好,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阿拉丁“光”點:更高效的科研落地需要更靈活的轉化機制
當前,國內科技成果轉化率僅有10%左右,而LED產業轉化率可能更低。顯然,LED企業的科技應用現狀趕不上LED技術的快速發展腳步,面對即將新一輪的產業競爭格局,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需求可能會更強烈。
江門光電行業利用校企合作推進科研成果更高效的被利用到價值創造中,對于探索有效的科研成果轉化體系意義重大。我們知道,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不能“接地氣”,企業面臨專利瓶頸發展受限,而怎樣將這兩個環節打通,實現良性循環具有現實意義。
良性的轉化氛圍需要一個完善的機制來創造,政府搭臺,企業融資,研發以市場為導向,才能實現更高效的循環閉合,當研發、企業、政府都能享受到成果轉化的效益,這種循環才能有益于整個產業發展。而當前則存在過分行政干預、科研院所閉門造車、企業融資受限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培養靈敏的市場意識,構建有效的金融支持通道,完善科研創新評價體系成為擺在面前重要的課題。
阿拉丁“光”點:智能照明——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近兩年的展會現場,幾乎已被智能照明所霸占。但智能照明真有這么火?其實不然,正如文中所言,智能照明產品并非剛性需求,相比于一般的照明產品,除了滿足一般的照明功能外,智能照明產品還有這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智能”功能。然而這并沒什么用啊,首先每個產品幾乎都有一個自身獨立的控制系統,APP或者其他終端控制,其次這些功能操作起來也相當麻煩,而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些看似功能齊全實則沒有實際意義的產品,價格比普通的產品高出了幾倍,幾十倍,想要消費者吃下這第一個西紅柿,還是有難度的。
阿拉丁“光”點:深紫外LED或將進入普及快車道
隨著LED通用照明毛利率不斷走低,植物照明、汽車照明、紫外LED等細分領域日漸受LED廠家追捧,特別是深紫外LED,但其技術要求相對較高,導致價格高昂,進入市場受阻。“制造明亮而廉價的紫外LED要比制造藍光LED更具挑戰性。”日本理化學研究所H.Hirayama表示。
深紫外LED產品可應用于凈水廠、醫院、工廠無塵車間的空氣殺菌、處理甲醛等領域,未來的市場前景廣闊,已有不少廠家縱身于這片藍海。6月初,RayVio公司宣布實現深紫外LED的光功率性能記錄。通過使用獨特的深紫外LED外延技術,RayVio在單芯片0.15mm2發光面積內實現直流輸出深紫外波段(260至280納米)45毫瓦光功率,創造出30W/cm2連續波光功率密度的紀錄。這一創新技術使其能夠提供比市場現有產品更高的光功率和更低的成本。
而近日,日本理化學研究所通過和松下公司的合作,現正在研究發光效率超過2%、工作壽命超過10000小時、270nm發光波長的深紫外LED,并即將進入市場。其通過在硅襯底上生長光子器件結構,并采用一個透明接觸層及反射電極,成功實現“明亮而廉價”的紫外LED這一目標。這一發光效率的突破,或使深紫外LED在2015年便可進入市場普及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