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里的黑科技 LED照明行業“摻和”了幾個?
摘要: 第25屆奧運會于1992年7月25日至8月9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在這次奧運會上,原來分散在各個賽場的電子計時器、光電測距儀和自動計分裝置等,己經發展成為由計算機網絡聯結在一起的“全能運動操作系統”,可滿足一切項目的計時、測速和計分需要。
8月1日下午6點,來自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上,北京和張家口正式獲得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申辦權。
北京申辦奧運會從2013年啟動,歷時2年,最終獲選,相比2008年首次舉辦的奧運會,申請過程應該說順利多了。作為一名北漂客,也忍不住激動~不過激動之余,這里來聊聊冬奧會里的那些黑科技。
先了解下冬奧會
首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于1924年在法國的夏慕尼舉行。1986年,國際奧委會全會決定將冬季奧運會和夏季奧運會從1994年起分開每兩年間隔舉行,1992年冬季奧運會是最后一屆與夏季奧運會同年舉行的冬奧會。
目前,冬奧會包括滑雪、滑冰、雪車、冬季兩項、雪橇、冰球、冰壺共7個大項,98個小項——每一屆都在變動著。2011年07月,來自韓國的平昌擊敗了兩個歐洲城市,成為2018年的冬奧會舉辦地。
與北京奧運會的高昂花費不同,2022年冬奧會賽事運營不超18億美元,支出主要是場館建設、技術支出,包括人力資源的支出,包括醫療、通訊、交通,這些都在里面。很多以前的資源會被利用,比如說我們北京的12個場館里面,其中有11個都是利用2008年奧運會的遺產。另外整個京津冀整個地區的發展一體化,也會大量減少我們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額外的支出。
冬奧會里的科技
第25屆奧運會于1992年7月25日至8月9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在這次奧運會上,原來分散在各個賽場的電子計時器、光電測距儀和自動計分裝置等,己經發展成為由計算機網絡聯結在一起的“全能運動操作系統”,可滿足一切項目的計時、測速和計分需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漸發達及其他更多尖端科技的應用,使奧運會科技化進一步加強。
1、造雪設備:雪炮
造雪機是在-15℃的蒸發器上結成冰,通過冷卻的空氣輸送到滑雪道方式的不受大氣溫度影響的嶄新造雪系統,由于氣候的原因,北京和張家口舉辦冬奧會,會大量使用到造雪設備。人工造雪機不受氣候的影響,只要能保持一定的水量就可以造雪。
在索契奧運會上,舉辦地實在有些不幸——索契是俄羅斯國內最為溫暖的地區之一。為了確保能有足夠的粉狀積雪支撐比賽進行,俄羅斯方面的組織者們利用雪炮射出大量人造雪花。根據《紐約時報》公布的消息,此次比賽造雪共用去約2.3億加侖水,降雪覆蓋面積達到約1000個足球場大小。
實際上,中國的造雪技術一直不是很先進,很多造雪場的設備都是進口的。
2、計時設備的進化
1948年瑞士圣莫里茨冬季奧運會:首次使用光電管,用于終點攝影的狹縫攝影機(Slit camera),被人們俗稱為“魔眼”。“魔眼”所拍攝的照片可以解決終點裁判肉眼無法判斷的勝負之爭,使得惱人的麥布里奇線從此逐漸退出了奧運賽場。以前這條線與機械秒表相連,只有被沖過終點的冠軍運動員奮力撞斷,秒表才會停止。“魔眼”的所有功能均為電子控制,可以達到精確度極高的1/1000秒,超越了此前所有的設備。
1992年法國阿爾貝維爾冬季奧運會:電子終點攝影技術首次實現同計時系統的完美結合。觀眾可以通過電子計分板觀看終點現場的情況,實時播報進一步發展。
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夏季奧運會:自行車和馬拉松比賽中首次采用無線應答器。
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季奧運會:雪橇比賽中紅外光束取代光電管;無線應答器首次用于遠距離滑雪比賽。
2004年希臘雅典夏季奧運會:終點攝影機每秒可拍攝1000張照片;沙灘排球引入雷達測速儀(Radar gun)。
2008年北京奧運會:官方指定計時商歐米茄將創紀錄地使用700名技術人員、400噸重的器材。除擔任計時任務外,還會提供數據處理和場館比賽結果服務。如今的奧運計時,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2012年倫敦奧運會:倫敦奧運會的游泳項目首次使用全新的量子計時器和量子水上運動計時器。與之前的計時設備相比,量子計時器的特點在于誤差精確到千萬分之一秒。
3、開幕式里的LED系統
被廣泛應用于演出的LED總會被用于開幕式,而北京奧運會堪稱歷屆之最。開場的畫軸打開在一個巨大的LED屏幕上。屏幕長147米,寬22米,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個巨大平臺,構成歷屆開幕式面積最大的一個舞臺,上面鋪了4.4萬顆LED。LED制造的光影效果和表演密切結合,幻化出各種圖案,將觀眾引入夢幻般的世界中。
2022年的冬奧會,北京會不會再來一場LED燈光秀?
4、門禁系統
冬奧會各代表國的參賽人員、工作人員的住宿需要得到保證,門禁管制很有必要。此前的北京奧運會,由IBM公司身份鑒定應用軟件確保奧運參與人員安全。北京奧運村以及許多場地都實施門禁管制。IBM提供的身份鑒定應用軟件,使用徽章作為個人身份確認辨識,再與柯達的技術相結合,該系統有助于確認奧運參與人員成員的身份。
5、黑科技服裝
現在,為了科學的提升運動員的水平,通常會使用科技類產品訓練,比如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兩名學生開發的一款名為“Athos”、內置傳感器的高科技運動服。它能夠感應和追蹤到肌肉纖維內部的活動,并通過應用程序告訴用戶各個部分肌肉的運動狀態。運動服使用的是在醫療領域已經應用了數十年的EMG技術(肌電圖技術),當你移動時,收縮的肌肉纖維會發出導電信號,從而被記錄下來。不過,傳統醫療EMG設備不僅體積碩大,價格也高達5000至15000美元,并沒有被廣泛應用在普通消費領域。
速滑項目的競賽服就在大腿處使用了比普通纖維彈性強數十倍的橡膠材料,這種材料可最大程度地減少體力消耗;右胯部以內附著的是“3M”合成纖維,可有效減小摩擦力。為減少空氣阻力,韓國代表團在比賽服的雙手及雙腿處使用了蜂窩樣式的聚氨酯材料。日本代表團的“三角內褲”也是異曲同工,這種內褲據稱可減少交襠部位的摩擦力,還能削減5%的空氣阻力。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