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點】當代智慧照明技術水平及發展趨勢
摘要: 近幾年照明的智能化程度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是在通往智慧照明的路上,并非可實現控制即可,而是你可以不用告訴他來做一個操作,就已經知道你要什么了。
拒絕簡單粗暴的非健康照明控制
生活中的照明,首先為了安全、舒適,還需要是健康的。關于健康照明,這其中有一個常常會被忽略的問題,就是光的視覺和非視覺的深入效應。眼睛看到光的信息是通過視覺通道,最后傳輸到大腦上的視頻層,使我們能夠看、感知、喜歡,在這條通道上想到了光的視覺和舒適。
另外一條常被忽略的通道是,一個人即使看不見東西,但他的眼球還是有作用。光通過人的眼睛之后,可以控制生活體,分泌一種叫ipRGC(自主感光神經節細胞)的通道,通過此通道,發現光不僅僅影響到人的視覺和舒適,更深層次地影響到人體的健康,包括每一個臟器的修復及免疫功能的調節,而這是未來整個智慧照明都需要的。
研究表明,在40歲以后,光可以進行調節人體生命的肌能逐步下降,60歲、70歲隨著年齡增加受到的影響更大。當人們理解了這種機理,如可通過一個合適的照明刺激,通過傳感器進行互動,然后進行一個周期光的治療,則可調整為一個好的睡眠節律。
以健康照明為指向的智慧照明會出現一個巨大的效果,而且不會額外增加成本,還會成為核心技術。遺憾的是到現在為止這種健康照明的口號雖比較多,但實質的內容比較少。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不同的曲線、不同的控制策略。但如何控制為最佳,連技術都并非清楚,他們只是按照客戶的需求進行亮暗調節,并不知道什么是健康的。
我希望照明能夠給人們的精神面貌、精神狀態、健康、工作效率帶來好的影響,而非負面影響。所有的這些都應該是我們照明領域的人要來解決的,而不是電子領域的人,因為后者必須要先解決照明的問題,才可以把照明作為真正的智慧照明。我們反對不考慮光照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簡單粗暴式控制。
照明結合通信實現的智能化才是可持續的途徑
智慧照明不單單是室內照明的概念,室外照明整個系統的概念化,還包括快速響應、跟人的互動,如清華大學的基于動作傳感器。
各照明人士已經看到了這個方向,并且在往前走了。但要實現智慧照明還有很長的路,所以需要照明的人一起來配合。
整個照明技術在發展、通信技術也在發展,他們使我們照明領域里面的智能化實現了可能。照明只有實現跟光源的結合,以及硬件和移動網的結合,而且能夠對人體優化,才有可能就是真正地實現一個更好的智慧化系統。但是這些不是任何一個單位自己就可以滿足的,需要進行跨界、交互的合作,并且各部分要把自己能做的工作做到最精致,這才是可持續的。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