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鐵:國內照明設計師缺乏新的理念
摘要: 范鐵,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注冊建筑師。本科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隨后到英國羅伯特·戈登大學深造,畢業后被推薦到當地最好的建筑事務所RMJM工作,因此參與了蘇格蘭議會大廈項目。在2008年加入英國諾曼福斯特及合伙人事務所,做了北京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及約旦安曼國家機場航站樓等大型項目。2014年在英國倫敦創立ATDesign Office,擔任設計董事。
建筑師簡介:
范鐵,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注冊建筑師。本科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隨后到英國羅伯特·戈登大學深造,畢業后被推薦到當地最好的建筑事務所RMJM工作,因此參與了蘇格蘭議會大廈項目。在2008年加入英國諾曼福斯特及合伙人事務所,做了北京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及約旦安曼國家機場航站樓等大型項目。2014年在英國倫敦創立ATDesign Office,擔任設計董事。
導語:
初識范鐵,是在一個建筑論壇上。他個子不高,長相也并不出眾,說著一口帶著濃重英國口音的英文。他在當天論壇上分享的“水中漂浮城市”項目的設計,令人非常震撼。這個設計項目想象力之豐富,設想之周全,令人瞠目結舌。更難能可貴的是,實現項目設想所涉及的技術都已經可以被人創造出來或已經進入實際運用階段,也就是說,這座水中的未來城市從設計變成現實指日可待!正因為如此,才有了這次采訪的契機。
經歷過在國外十余年的建筑從業生涯,與世界上最優秀的建筑大師共事,做過世界上最難的項目,經歷過最苛刻的挑剔之后,范鐵已經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設計風格及設計理念。“溝通”、“理念的碰撞”是范鐵做建筑設計最為重要的兩個關鍵詞。在范鐵看來,這也應該是照明設計師與建筑師合作的兩個至為重要的關鍵詞,但國內的照明設計往往缺乏溝通,也難以給建筑師帶來新的理念。
《阿拉丁·設計》:您做的水中城的項目非常令人震撼。能否介紹一下這個項目怎么做出來的?
范鐵:這是我們跟中交四航院一起做的一個項目,起因是珠海希望在海中建造一個新的城市。
我們知道陸地并不是無限,在用地集約的情況下,人類的未來需要往別的空間去拓展。英國的Daily Mail(每日電訊報)有做了一個調查:未來二十年,人類最可能的生活空間的轉變,排行第一的就是水中城市,這是全球科學家們論證的,比起月球上還是更可行一點的。(笑)從這么一個出發點去做水中城的項目,的確非常吸引人。為什么呢?因為說到填海造城,你肯定想到迪拜,他們每個項目都做得那么精彩。因為有迪拜的項目做模板,所以有這么標志性的項目一定要去爭一下。
其實,這個項目大概做了一年半的時間,前半年我們還做了另外一個方案。后來中交四航院的院士林鳴先生,提出可以用預制混凝土的技術來實現水中城市的構想。他是港珠澳大橋的總工程師,港珠澳大橋有一段隧道在深海里面,這一段就使用了預制混凝土技術,預制的 50米長、30X30米截面的混凝土模塊,做好了之后兩端封起來,從海平面半沉浮拉下去,拖到預定位置之后,再準確地沉降到預定的位置。我們是設計師嘛,我們又不是工程師,我們就去問他這個東西行不行啊?他說肯定可行。
建筑分兩塊,一塊是設計,一塊是技術。我們看到的不是純技術,而是在技術的支撐之下,提出的城市生態支撐架構,這個生態支撐架構就是人怎么生存在生態鏈里面。這種生態鏈以前是自然的,現在是在一個人造的城市里面。這個生態鏈首先要解決食物來源、垃圾處理,還有交通,剩下的都好辦,就是功能劃分,以及怎么樣采光通風。最后還有一點,因為人不是待在房間里面不出來的,所以還需要有公共的平臺。
《阿拉丁·設計》:現在這些技術有哪些是可以實現的了?
范鐵:這個項目涉及到的技術,基本上都已經實現了。都是一些很前沿的技術,有的是剛剛出現不久,有的還在試用期,只不過沒有那么大規模的應用而已,所以說它不是烏托邦。這也是我們ATDesign的一個特點,我們很重視項目的可實施性,但又很前沿。你通知我們做一個東西,我們做,做完了,這樣還不行。設計師還是要有點樂趣的,那我們的樂趣在哪里呢?挑戰!給我們的客戶引進新的東西,新的技術,這是我們特別關注的。這也是我們公司跟別的公司不同的地方。我們更關心的是能讓未來的生活達到新的標準的技術。
剛才說的生態鏈架構,看項目的設計圖你就知道,食物和垃圾就分布在這個水中城模塊的周邊,有些三角形的模塊,這些模塊就是用來解決種植、養殖的(食物來源)。垂直綠墻,屋頂綠化這些技術現在都是非常成熟的了。
第二點交通,不管是潛的狀態,還是浮的狀態,我們用的是簡易型潛艇。簡易型潛艇跟軍用型潛艇不一樣,現在也有這樣的公司做出來了,它攜帶有氧氣,可以充電,價格就像單車、汽車這樣的價錢。
《阿拉丁·設計》:那實現這個項目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范鐵:這個項目要推行到下個階段的關鍵點在于如何規避自然災害,比如臺風、海嘯來了,要怎么預防?要找到避風的地方,不容易。新加坡附近的馬六甲海峽就適合建筑水中城,因為其周圍都是島,很平穩,沒有臺風,也沒有海嘯。中國不知道哪里會有這種避風的地方。不過,我們相信工程師對這種情況是有辦法解決的。
《阿拉丁·設計》:您覺得建筑技術要如何支撐建筑設計?
范鐵:有些建筑事務所很講究理念,文化的理念,因為人對一個東西的感受,不管是技術引發的,還是思想引發的,最后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愉悅感。我們比較偏向于技術,任何一個設計一定要有理念,但我們的理念根源于技術,我們不是為了研究技術本身,因為我們不是工程師而是設計師,我們要想的是如何利用新的技術來推動或支持生活方式的轉變。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