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燈飾賣場降租的反思
摘要: 近年來,隨著新型專業鎮的商業轉型,燈都各大賣場紛紛崛起。商鋪扎堆推出,導致賣場與商戶之間的關系,從過去的排隊搶鋪,到現在即使使出十八般武藝也難以打動商戶的芳心。這種主、被動關系的瞬間顛倒,使得有些賣場的運營者手足無措。加之近年來行業進入“新常態”,賣場為了留住商戶維持運營,租金忍痛一降再降。
近年來,隨著新型專業鎮的商業轉型,燈都各大賣場紛紛崛起。商鋪扎堆推出,導致賣場與商戶之間的關系,從過去的排隊搶鋪,到現在即使使出十八般武藝也難以打動商戶的芳心。這種主、被動關系的瞬間顛倒,使得有些賣場的運營者手足無措。加之近年來行業進入“新常態”,賣場為了留住商戶維持運營,租金忍痛一降再降。
面對如此局面,賣場以“割肉放血”的方式救濟商戶是否行之有效呢?市場方與商戶冷暖自知。
大數據中心調研分析發現:實體店運營成本幸福指數為10%,即鋪租、人工、營銷費用等占總銷售額10%是比較理想的費用。如果超過了10%,商家不幸福;而若低于這個比例,出租方回報率低,也不幸福。
關鍵是,依照目前的情況,商戶產品賣不出,賣場租金收不上,如何實現10%這個幸福指數?我們不妨看看其他賣場在如此行情下是如何達到雙贏局面的。
以順德的羅浮宮為例,當前市場不景氣,賣場方不是選擇降租,而按比例補貼鼓勵商戶去做宣傳推廣等來產生訂單,通過自身運營推廣讓商戶把銷售額提高,以支撐租金成本。
反觀古鎮一些賣場,當生意不好時,以一個慈悲為懷的初衷,直接降租30%-50%,本想減輕商戶負擔,結果產品依舊賣不出去的商戶,由于看不到市場的希望,所以還是活的惴惴不安,甚至還貪婪地希望賣場能夠繼續降租來緩解自己的生存壓力。然而此時的賣場,租金已退無可退,同時本來用來推廣品培育市場的錢也收不上來,市場運營不起來,商戶更沒信心,更不愿交租。
事實上,不管是開設展廳,還是給大品牌貼牌,亦或是進軍網店,銷售產品,賺取利潤是每個燈飾企業的目標。從經營成本上來看,在古鎮開始展廳的成本約為銷售額8%-10%;給大品牌貼牌的約為15%-20%;而開設網店的成本最高,則為35%-47%。
因此,最完美的方式不過于承擔賣場的成本比例而享受網店的推廣服務。但商戶自己要清醒:你憑什么花8%-10%的成本,卻要賣場提供淘寶、天貓乃至其他推廣服務?賣場也要清醒:商戶入駐賣場是為了銷售產品,賺取利潤,你不投入運營讓商家靠天吃飯也是“耍流氓”的行為。而能滿足雙方的,關鍵是保持“10%”的幸福指數。
當賣場面對生意不好時,采取做法應該加大推廣宣傳,讓商戶能夠搶到訂單,通過提高市場整體銷售額而不是降租的方式來維持那個完美的“10%”。如果賣場為了短期的求存而忽略了市場的經營,讓商戶繼續沒有生意做,看不到市場的希望,租金即使一降再降,甚至免租也沒用。反而在無形中讓商戶與賣場之間產生一種不信任,即商戶從心底里認為這賣場熱不起來,這是很恐怖一件事。
在此,我們不妨設想,如果搞一個賣場,姑且稱之為“古鎮燈飾MALL”,讓商戶自己過來裝修、掛樣、更新新品、銷售等,而賣場負責運營銷售產品,其租金、管理費等僅收銷售額的10%。一方面,在科學合理的租金標準前提下,商戶與賣場彼此都能接受,并逐漸形成一個信任默契,即如果賣場不做運營,那就收不上租金。另一方面,賣場與商戶利益的高度捆綁,大家抱團去爭奪市場份額,更具有競爭力,而單兵作戰則很容易在品牌巨頭渠道“大掃蕩”中被吃掉。
總之,商戶與賣場的關系尤如唇與齒,正所謂“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只有協調好賣場與商戶之間的矛盾,維持那個奇妙的“10%”的幸福指數,彼此信任團結,合作共贏才是出路。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