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和技術的成熟,LED應用己全面滲透到各個領域,作為LED照明的核心部件之一,驅動IC進入新一輪產品革新周期。那么,面對產品成本與競爭力的壓力,LED驅動IC未來主流方式是什么?遇到哪些機遇與挑戰?為此,阿拉丁新聞中心與行業專家展開深入對話和探討。
方向一、集成、簡單、高效、可靠、低成本
“正如首字母縮寫IC(集成電路)的含義,驅動IC的目的是集成多種功能,以縮小電路尺寸并降低成本。”富昌電子LED照明事業部全球技術總監PatrickDurand如是認為。
中山市昌捷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單晨的答案簡單明了:主流方式將是更加集成化,簡單化,以提高產品競爭力,降低成本。
合肥云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總監李雪白同樣認為,“簡單、高效、可靠、低成本”是未來驅動IC的主流方向。
“照明本身是一個簡單的東西,從應用角度出發,就是點亮LED,讓其發光,但是需要考慮到高效節能,還要可靠性高和成本低,因此需要設計出簡單可靠并且低成本的驅動電路。”李雪白認為,只要真正做到這幾點,LED驅動IC就會得到廣泛的應用,LED照明就會讓大家都能用得起,用得好,都想用,“省電省錢省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普及。
于華潤矽威設計工程部總監尤勇而言,主流通常存在技術流和市場流兩個分歧,技術追求的是性能的卓越,而市場追求的是成本的極致,結合在一起就是性價比。“持續追求低成本的巨量市場,如針對球泡燈、T管燈等常規照明產品的驅動IC市場是目前我們看到的主流方向之一。”尤勇如是說。
針對上述觀點,富昌電子LED照明事業部全球技術總監PatrickDurand特別強調,用于LED燈泡和LED燈管的IC并不代表驅動IC的整個市場。
方向二、智能驅動IC
毫無疑問,邁向智能化是LED照明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要實現智能化,驅動IC是產業鏈上最重要的一環。隨著智能照明市場結合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概念的持續升溫,智能照明驅動IC也被炒的如火如荼,這也直接推進了具備智能控制功能的LED驅動IC的創新與發展。
與以往不同,智能照明在待機功耗、無線協議選擇/APP、傳輸距離、安全性等硬件上對驅動IC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人性化設計。今年以來“智能化”發展更加接地氣,驅動廠商也是不斷在LED驅動電路中集成一些附加功能,以實現對LED芯片的智能控制。
方向三、精簡系統BOM
華潤矽威設計工程部總監尤勇指出,目前LED驅動IC類型主要分為隔離型和非隔離型兩種,而非隔離中又分為開關控制和線性控制兩種。
“LED照明驅動從最初體積大且笨重的隔離型,發展到當前的非隔離型,體積更小、效率也更高。”昂寶電子行銷部副總裁黎波還表示,隨著市場上球泡燈的體積越來越小,驅動IC也會從現在主流的非隔離型,朝著未來一體化逐步發展,精簡系統BOM方向一定會成為LED行業在驅動領域發展的重要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