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 順風清潔能源20.4億港元入主晶能光電
5月20日,順風國際清潔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風國際”)宣布公司已獲港交所確認,以每股41.5592港元的價格收購晶能光電59%的股份,交易總額達20.4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16.32億元)。
晶能光電執行主席伍伸俊表示,“晶能光電與順風國際進行的整合,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此舉將會在順風國際的低碳節能綜合解決方案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芯片商與能源領域的結合,為提供更高效節能綜合解決方案,探索持續、高效、節能的照明發展路徑提供了思路,經濟與社會效應的創造將形成多贏的局面。
NO.6 開發晶1.3億美元聯合收購美國普瑞100%股權
7月20日,開發晶控股子公司普華瑞于與FORTIS ADVISORS LLC(Bridgelux現有全體股東代表)簽署 《兼并協議和計劃》,普華瑞以1.3億美元收購BridgeLux100%股權。
本次股權收購成功, 開發晶相當于控制所有 Bridgelux 企業的專利及交互授權,可以進行從芯片到模塊的垂直產品整合以及氮化鎵上硅芯片的開發,掌握芯片、外延片、封裝、白光、光學設計等多項核心技術,讓開發晶得以進入歐美、日韓等全球高端LED 產業供應鏈,為未來發展筑就廣闊的成長空間。
此次收購雖然金額不足以同金沙江集團收購Lumileds創下的33億美元天價一案相比,但涉及其中的750項上、下游LED專利以及與美商科銳公司達成的交互授權則讓開發晶突破專利屏障更加值得引人注意。
NO.7 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集團26.2億接手歐司朗所持佛山照明13.47%股權
9月10日,佛山照明發布公告,公司第一大股東歐司朗控股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OSRAMGmbH與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簽署股份買賣協議,作價26.21億元將歐司朗控股有限公司100%股份轉讓給后者,交易完成后,后者將變成公司最大股東。
此前,佛山照明受外資控股多年,外界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民族品牌的發展,此次廣晟公司入主使得佛照重回國資懷抱,既有壯大民族品牌的考量,也有加速產業轉型的意圖。這項收購案可以說是產業轉型升級背景資本主導下較為經典的案例。
NO.8 華燦光電10.8億收購藍晶獲通過 主業或延伸至消費電子領域
9月28日,華燦光電召開股東大會,通過了公司定增收購及配套募資的方案。方案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向藍晶科技全體股東收購藍晶科技100%股權。
華燦光電合計向本次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的交易對方發行股份93,419,486股,支付現金154,212,865.98元,本次交易完成后,華燦光電將持有藍晶科技100%股權,藍晶科技也將成為華燦光電的全資子公司,公司主營業務范圍將從LED芯片制造拓展至上游的藍寶石晶體生長及藍寶石襯底生產。
此番并購可以說代表了企業跨界并購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互補性并購優化產業鏈的轉型路徑,為藍寶石概念帶來新的利好,同時也是今年并購浪潮中的一個重要方向。
NO.9 107.4億收購兩公司萬潤科技布局互聯網
11月3日,萬潤科技發布公告,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分別收購蘇軍所持鼎盛意軒100%股權以及廖錦添、方敏、馬瑞鋒所持億萬無線100%股權。與此同時,萬潤科技還計劃按照不低于35.91元每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239.2091萬股,募集配套資金4.45億元,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的現金對價、交易稅費和中介機構費用。
此次大規模收購,表明了其向與LED照明產品相關聯的廣告傳媒領域延伸發展的意圖。同時萬潤科技也表示,“也是公司多元化經營的強勢突破”。而諸如此類延伸至多元化相關領域的動作也數不勝數。
NO.10 “中國第一股”飛樂音響邁出海外并購第一步收購喜萬年80%股權
12月10日,飛樂音響擬通過全資子公司上海飛樂投資有限公司在英國設立的特殊目的載體INESA UK Limited(暫定名),以現金13,840萬歐元收購Havells集團持有的喜萬年品牌的80%股份;同時,又擬通過全資子公司飛樂投資以現金預計1,040萬歐元收購Havells Exim Limited(簡稱“香港Exim”)的80%股份。
此次交易之所以引人關注,一是此前飛樂音響向歐司朗兩大分拆業務高調伸出橄欖枝,并同國內其他潛在買家競購引起廣泛猜想,二是進一步加持了當前國內企業海外并購的熱潮。
飛樂音響方面認為,此次交易的背景是基于國家政策鼓勵境內企業海外并購,加上外延式并購和布局海外市場是飛樂音響實現“成為中國一流照明企業”愿景的戰略選擇,當然還有Havells喜萬年在全球市場具有突出的競爭優勢,“本次交易將成為公司實現全球化布局的重要舉措”。
目前來看,我們并不能對這些LED企業的資本兼并路徑過早的唱更多贊歌,這一波的兼并浪潮也正因應整個LED產業變革的時機,本身就帶有轉型過程中的探索色彩。對于國內龍頭企業,資本化的運作能幫助企業實現業務的規模化和升級突破,但是如果過度注重短期利益和資本的折現,而忽視合并業務的協同與融合,則更可能帶來企業轉型路上的折戟。我們期待國內LED企業迎來后兼并時代的新一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