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LED照明需求不斷攀升,但降價帶來的利潤縮減致使很多廠商面臨虧損困境,據了解,2015年整體LED單價下滑幅度達30-40%不等,尤其是下半年更呈現跳水式下跌,部分產品價格甚至已達到材料成本水位。
即便價格已經一跌再跌,然而處在中下游的企業對于降價的呼聲依舊很強烈。
近日,在走訪一家封裝企業過程中,該公司總經理坦言,“與我們長期合作的一家膠水企業,每次談到價格時只能一點點降價,如果農歷年后他們在降價這塊還有所保留的話,我們將終止合作。”
事實上,國產膠水價格每年都在下降,數據顯示,2015年國產LED低折硅膠平均價格,已從2014年的200-400元/千克降至100-150元/千克;高折LED硅膠平均價格則從1000元/千克降至600-800元/千克。
LED膠水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各家的方案也已經走到非常成熟的階段,越是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對于供應鏈客戶提出的降價需求,便越難滿足。
杰果新材總經理陳永勝坦言,“LED膠水已經沒有降價空間了,一兩年前還能在10%-20%區間有一定的降幅,但現在價格已經探底,真要降價最多只能實現1%-2%這樣的微調。”
剛剛過去的2015年,眾多企業可以說都經歷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在行業普遍微利甚至不盈利的情況下,大家都希望在成本上能有壓價空間,這也促使他們更傾向于采購便宜的材料,熒光粉更是如此。
從GGII反饋的數據來看,2015年紅粉平均價格降至25元/克,綠粉降至4.5元/克,黃粉已經降至0.5元/克。
至于熒光粉是否還有降價空間、能降多少,煙臺希爾德總經理豆帆透露,“黃粉已經沒有降價空間,紅粉與綠粉降價幅度也僅在10%以內。”
他還指出,除了背光領域方面,包括公司以及業內正推出全色域熒光粉替代原有熒光粉,目前尚有可觀的利潤之外,在照明及其他領域,熒光粉材料成本已經探底,在沒有產能的情況下只能面臨虧損。
至于要如何滿足供應鏈企業的降價訴求,豆帆坦言并沒有明確的降價措施,只能給客戶提供一些指導性的方案,幫助客戶減少用粉量,側面助力客戶降低成本,而不是從產品單價上去做出價格調整。
事實上,不管是膠水還是熒光粉,都已經實現了國產化,目前國內大部封裝廠商均已采用國產輔料,“在燈絲膠這塊,我們目前并沒有碰到國外的競爭對手。”陳永勝表示。
不過,有業內透露,市場依然存在有相關企業在做出口產品時,考慮到專利問題,客戶指定要用國外輔料的現象。
對于這類情況,上述兩位人士均認為,這類產品占比非常少,并且未來隨著封裝廠利潤逐步走低的情況下,這類指定用國外輔料的“特殊”要求也將會放寬要求,最終轉而使用國產輔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