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照明實體店要崛起的二十個信號
摘要: 舒適的家庭環境讓中國年輕一代金錢概念偏弱,偏好超前消費,新興事物接受能力強,更加適應移動互聯消費模式。
轉折一:90、00后的時代要開啟,實體店新機遇來臨
舒適的家庭環境讓中國年輕一代金錢概念偏弱,偏好超前消費,新興事物接受能力強,更加適應移動互聯消費模式。
衣:追求品牌個性,高度互聯網化。食:注重特色和體驗,偏向中低端消費,行:外觀與質量并重,具有品牌意識,游:向往自由,消費能力有限但熱愛旅游,娛:超強娛樂能力,樂于接受新型娛樂方式。
如今的90后、00后,消費的喜好及習慣已大大不同,正是當下實體店逆襲崛起的最好時機。
轉折二:移動外賣的新模式讓實體店大大增收
移動外賣模式正幫商家史無前例地增收,原本的輻射范圍大大擴大,業務量也大增,甚至單店幾倍增長。無論是路邊小店,還是商場大牌,都站在同一起跑線,點擊量就是口碑值。
如今甚至有的商家70%的利潤來自移動外賣訂單,譬如黃太吉。如今騎電車的外賣哥都滿布各大城市,做的好的能有上萬元月收入,可想而知,商家的利潤增長。
轉折三:商場爆發式增長,實體店發展的最好時期來臨
萬達一年就開業了26個場子,而到今年將暴增至56家,更是深入三四線城市。譬如上海,2015年開業近30個商場,而今年預計開業的量達到了近90家。這是商場全面爆發式增長的時代。
政府愛扎堆運作商圈,如今商場越來越多,商家的選擇余地就多,當然租金成本更有運作空間。
轉折四:副牌越來越多,好的品牌正集團化崛起
如今在中國,內資餐飲集團化已成實體店崛起新勢力。比如,小南國的6家副牌,外婆家的9家副牌,推出的各具特色的餐飲副牌已打開市場,逐步贏得未來。
零售領域諸多快時尚(專題閱讀)品牌,比如Inditex(ZARA母公司)個9個副牌、H&M的6個副牌、針對細分市場的副牌也已打開局面,跨界合作贊更多人氣,通過主品牌的渠道及影響力同樣能獲得更好發展契機。
轉折五:國務院發力內需新戰略
李克強總理強調很多次,2016年就是調結構,去庫存,擴內需的一年。推進保障體系,外需轉內需、投資轉消費成為發展核心,立志要構建起增加創新驅動和消費拉動力的增長新模式。
二胎政策就是典型的擴內需的思路,這樣的政策在2016會越來越多。
轉折六:線下商鋪的展示價值愈加被商家看重
實體店的展示體驗的價值越來越被看重,已成為品牌突破發展瓶頸的有利武器。有商家直接開出體驗店,只為培養下一代品牌消費及情感溝通,甚至有商家直接組下店面打造體驗式的線下試衣體驗店
天貓大戶,三只松鼠,都要開實體店,核心就是讓消費者體驗更多的新產品,以促進線上銷售。
轉折七:中國商業地產商的競爭在加劇!更多品牌發展商愿意為好品牌為人流降租金
中國商業地產,30多家外資商業地產發展商及40多家內資商業地產發展商已有成熟運作的商管團隊,這十年更是群雄并起的時代。
2015年全年商場有據考察的供應近3500萬方,如今,越來越多的發展商在選擇商家時,愿意用商家的人流帶動效應及影響力換租金,以獲得長遠的商場成長空間及整體估值。
轉折八:線上線下洗牌已接近尾聲,日本的實體店崛起案例就在眼前
中國六年的實體店洗牌正接近尾聲,關店的高潮期已過。諸多或轉型或調整或國際收購后重發力。
強調全球視野的大背景下,能學習的行業標桿太多,已逆襲的也太多。日本也曾有過零售衰退期,但幾年的調整后,重新穩定崛起,當下的中國正如同當年的日本。
轉折九:工匠精神、場景化、情懷、細節、服務,越來越成為實體店崛起標簽
移動互聯的時代,消費者的消費喜好及追求,都體現在實打實的點擊率上。今年實體店最熱門的轉型方向,就是日本式的工匠精神,或趣味或情懷的場景體驗,以及細節及服務。
這些元素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實體店開發體系中去,如今已成逆襲標簽。
轉折十:創業潮支撐實體店崛起
2015年中國平均每天新登記注冊的企業達到1.16萬戶,平均每分鐘誕生8家公司,這也許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創業潮了。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選擇了經營實體店起步。2016年創業浪潮會繼續,因為中國急需。
如今開店的流程及政府審批在簡化,有粉絲及影響力的實體店品牌更容易能獲得各路資本支撐,協助做大。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