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ED的制備過程中,上游的襯底材料是決定LED顏色、亮度、壽命等性能指標的主要因素。襯底材料表面的粗糙度、熱膨脹系數、熱傳導系數、極性的影響、表面的加工要求以及與外延材料間晶格間是否匹配,這些因素與高亮度LED的發光效率與穩定性密切相關。因此,襯底材料是半導體照明產業技術發展的基石,襯底材料的技術路線必然會影響整個產業的技術路線,是整個產業鏈的關鍵。
目前半導體照明主要有三條技術路線,分別是以日本日亞化學為代表的藍寶石襯底LED技術路線、以美國CREE為代表的碳化硅襯底LED技術路線,以及以中國晶能光電為代表的硅襯底LED技術路線。2016年1月8日,南昌大學聯合晶能光電的江風益團隊“硅襯底高光效GaN基藍色發光二極管”技術項目獲得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類唯一的一等獎,LED業界中國芯的夢想再次被激發。硅襯底技術項目的獲獎,說明硅襯底已被國家證實可行,并已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硅襯底或將迎來規模化的商業應用。
圖1 LED各種襯底材料的市場占有率(數據來源:YOLE,中信建投證劵研究發展部)
藍寶石(Al2O3)襯底
2014 年10 月7 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管”獲得2014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3 位科學家的突出貢獻在于,1993年他們突破了在藍寶石襯底上制備高光效GaN 基藍光LED 的核心技術。20多年來,基于藍寶石襯底的GaN 基藍光LED技術和產業發展迅猛,占據了襯底市場9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目前市場上的主流技術路線。
藍寶石具有優異的光學性能、機械性能和化學穩定性,強度高、硬度大、耐沖刷。作為襯底材料,藍寶石具有高溫下(2000℃)化學性質穩定好、可見光不易吸收、價格便宜等優點。
藍寶石襯底也有缺點,比如:第一,晶格失配和熱應力失配會導致外延層中產生大量缺陷,同時給后續的器件加工工藝造成困難;第二,藍寶石是絕緣體,電阻率很大,無法制成垂直結構的器件;第三,通常只在外延層上表面制作N型和P型電極,造成了有效發光面積減少,材料利用率降低;第四,藍寶石的硬度非常高,僅次于金剛石,難以對它進行薄化和切割;第五,藍寶石導熱性能不是很好,因此在使用LED器件時,會傳導出大量的熱量,對面積較大的大功率器件,導熱性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
目前藍寶石襯底的技術發展比較成熟,不足方面雖然很多,但都被逐個克服,例如:過渡層生長技術克服了較大的晶格失配問題;采用同側 P、N 電極克服了導電性能差的問題;不易切割的問題可以通過雷射劃片機解決;由于熱失配導致的對外延層的壓力問題也可以得到解決。不過,江風益認為,藍寶石襯底很難做到8 英寸至12 英寸等大尺寸外延,且因藍寶石散熱性能差,又難以剝離襯底,故在大功率LED 方面具有性能局限性。
藍寶石襯底技術以日亞化學、豐田合成為代表。在藍寶石晶體和晶片制備方面,國外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國家,2010 年俄羅斯首次展出了200 mm 藍寶石晶片。我國相對于國外存在較大差距,代表企業有元亮科技、同人電子、協鑫光電、重慶四聯光電、中鎵半導體、奧瑞德等。在外延方面,國內除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昌大學、中科院半導體所等研究單位外,三安光電、華燦光電、上海北大藍光、南昌欣磊光電、江西聯創光電等企業在進行外延片的生產與研究。
藍寶石材料目前生產能力過剩,低端市場競爭激烈。為延長LED產業鏈,應當高起點大力推進藍寶石圖形襯底發展。重點發展納米級圖形化藍寶石襯底(PSS)、半球形和錐形圖形襯底,以及激光誘導濕法刻蝕(LIBWE)、干法刻蝕等技術。同時,推動藍寶石圖形襯底相關的光刻和刻蝕以及相關檢測設備、材料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