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韓國
韓國植物工廠技術起步較晚,但當前政府極為重視,將植物工廠列為韓國七大前沿技術之首加以開發,一方面從日本引進人工光植物工廠技術,從中國引進鳥巢式植物工廠設施,對企業和個人植物工廠建設成本直補60%~65%;另一方面,匯集了數百博士以上的高科技人才對植物工廠進行研究和創新。
5、中國
我國植物工廠相比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起步較晚,但我國植物工廠建設發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國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策略,加強技術交流,對植物工廠相關技術經過了吸收、消化、創新再創新的過程。
中國植物工廠是指對植物進行資金、技術密集性投入、創造植物生長最佳環境、創新植物生產模式、進行高產量、高品質、高效益和可持續生產的系統。中國植物工廠創新了生產“環境設施化、形式立體化、資源節能化、流程數字化、管理智能化、技術集成化”的生產模式。
1980年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在引進吸收基礎上,研制出浮板毛管水培(FCH)技術。此后,沈陽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也先后研制出簡易營養液膜(NFT)栽培技術。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九五”期間立項“國家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工廠化高效農業示范工程”,在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浙江省、遼寧省同時展開。
1999年北京和深圳分別從加拿大引進兩套植物工廠水耕栽培技術系統。進入20世紀以來,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科教單位也先后在水耕栽培方面進行了一些研究與開發,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在實驗示范階段,我國先后有浙江麗水農業科學研究院與國防科技大學合作,于2004年成功建起我國第4座植物工廠,標志著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植物工廠的正式誕生,中國智能農業從這里開始。
2009年7月長春農展館出現了小型展示用的植物工廠。200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楊其長教授等成功研制出智能植物工廠,實現了智能植物工廠關鍵技術的突破。同年10月密云縣太莊建起了兩幢溫室計1200m2的蔬菜植物工廠。2010年余錫壽等在北京通州建起了1289m2植物工廠。我國麗水農業科學研究院球形(鳥巢)智能溫室創新技術和植物氣霧培技術已經成熟。這些都說明我國邁入了國際設施農業高技術擁有國行列,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植物工廠核心技術的國家之一,并將對提升我國植物工廠競爭力和對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后來,中國農業科學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先后建起了研究型和實驗型植物工廠,在上海世博會和山東壽光菜博會相繼展出了小型植物工廠,從而使我國的植物工廠由實驗型進入到示范型階段。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植物工廠達80多家(部分植物工廠概況如下表)。日本預計,中國植物工廠未來有望達到日本植物工廠10倍以上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