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南昌市市長郭安:建議將硅襯底LED上升為國家戰略,支持產業做大做強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啟動一批新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國家科學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培育壯大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南昌市市長郭安表示,我國硅襯底LED技術已經打破了歐美技術壟斷,站到了全球LED產業價值鏈的頂端,建議國家將硅襯底LED上升為國家戰略,支持硅襯底LED技術升級和產業做大做強。
郭安說,LED是未來照明發展的方向,但核心技術長期被日本、美國壟斷,去年,由南昌大學江風益教授團隊研發的硅襯底LED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成為繼藍寶石、碳化硅之后世界第三條LED技術路線,它打破了日、美多年的壟斷,讓我國站到了全球LED產業價值鏈的頂端。
郭安說,雖然取得了突破性成績,但目前,我國硅襯底LED技術的先發優勢仍面臨三大挑戰:一是歐美國家經濟技術安全意識高,我國LED產業境外品牌和渠道拓展整合難度大;二是全球國際巨頭追趕力度大,我國維持核心技術先發優勢難度大;三是國內LED市場競爭秩序亂,大部分企業一味模仿,習慣于拼價格、拼規模、拼投資,地方的行政區域壁壘也沒有完全消除。
郭安表示,LED行業市場潛力巨大,2014年,中國LED產業規模達到3606億元,比2013年增長40%,連續三年保持高速增長,在今后一段時間內,LED產業還將保持較高增長態勢。但目前,我國LED高端市場,特別是高端照明市場中所需的大功率LED芯片,基本依賴于進口。
為此,郭安建議,國家將硅襯底LED產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十三五”產業規劃編制中,明確將硅襯底LED技術作為LED產業重點發展方向,支持硅襯底LED技術升級和產業做大做強,以硅襯底LED技術點亮中國“芯”,照亮中國,閃耀世界。
朱立秋代表:加快硅襯底LED技術產業化發展步伐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生產的主體、供給的主體,自然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體。從某種意義上說,供給側改革也就是企業側改革。”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河北鵬遠企業集團董事長朱立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每個民營企業,包括民營中小企業,都要主動擔負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體責任,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發展的重大機遇和企業責任。
朱立秋稱,目前,我國有近7000萬民營中小企業,在全國企業總數的占比超過99%,創造的GDP超過全國GDP的65%,上繳稅收約為國家稅收總額的50%以上,吸納了80%以上城鎮就業和每年90%的新增就業。在全國經濟格局中占據舉足輕重作用的民營經濟自然也就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體。“民營企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點在于自身生產、經營、管理機制體制的改革。”
除此之外,朱立秋也非常關注LED的產業化發展。目前三星等國際大公司以及LED行業幾大巨頭如飛利浦、歐司朗、CREE等都加大了對硅襯底LED技術的研發力度。面對國際企業的競爭壓力,保持先發優勢,避免“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提升中國原創技術自主品牌的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
對此,朱立秋建議加快硅襯底LED技術大規模產業化發展步伐,上升為“十三五”時期的國家戰略,讓改寫世界LED照明歷史的“中國芯”在中國優先得到可持續發展,逐步讓“中國芯”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