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撥到3年前,暗流涌動的照明市場還歷歷在目,彼時的行業還在討論著關于LED能否大規模替換白熾燈的話題,而現在,LED技術席卷照明市場早已毋庸置疑,OLED光源與LED的論戰成為新的焦點。作為一種新型光源,OLED技術的成長是否會引領產業新的變革?如果說法蘭克福展引爆了OLED市場的燃點,那么國內廠商連肩接踵踏進似乎預示著市場又一波的躁動。
就像此前LED照明產品的逐漸普及一樣,國內廠商的介入讓OLED在終端消費市場提前掀起一場新的革命變得更加引人猜想。
OLED時代產業發展會否重蹈覆轍?
“法蘭克福展之后,OLED概念似乎一夜之間爆發,許多國內廠商都開始介入OLED產品市場并積極推出系列長期規劃”,一位行業人士感慨,體積輕薄、高能效、高對比度的OLED材料燈具確實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按蟾煽焐稀钡膰鴥萇LED產業總是讓人不禁聯想到LED時代的諸多亂像。
事實上,面板市場無疑已開始醞釀以OLED取代LED的替換潮跡象,包括京東方、天馬、華星光電等廠家在經歷十年逆周期大規模投資之后自2015年來紛紛實現量產并擴大OLED產線,以及電視手機業者陸續開始推出OLED產品,面板領域的替代進程便可一窺端倪。
而面對OLED照明領域的火熱表象,該行業人士表示,LED產業已經面臨較為激烈的競爭態勢,必然有部分廠家會轉而將目光投向OLED行業,但是基本不會出現此前LED成長時期的爆發性增長,一方面行業逐漸變得更為理性,另一方面OLED在照明上的應用還處于概念階段,市場已經淘汰掉固守思維的人。
袁宗南照明設計事務所設計總監袁宗南認為,在照明領域,OLED因為居高的價格,加上光效和壽命的短板,短時間能被市場接受度的概率并不高, 現在還是處于工藝品設計和概念用。正因為此,“處于后發地位,國內OLED 到目前還沒形成產業鏈,OLED光源研發機構也沒幾家,而且基本處于實驗室階段,更談不上大規模應用,所以仍舊還處于起步階段 ”。
國內廠商具備彎道超車的機會
從產業鏈來看,OLED產業大致分為基礎材料、生產設備、驅動芯片、面板及模組四個主要環節,國內廠商在驅動芯片、面板等領域已深耕多年,具備一定的技術積累和產能優勢,但這主要集中顯示領域,未來不排除轉移到照明領域,照明領域主要產能目前仍集中在日韓臺大廠。因此“國內OLED照明產業鏈可能仍先在下游應用領域增長”,袁宗南認為,在專利技術儲備上,OLED照明產業被日韓歐美占據先機,陸廠和臺廠處于被動地位。隨著OLED產能的擴充和成本的下降,各種裝飾、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照明等應用領域可能會成為國內廠商突破點。
當然,國內廠商都在積極發展自有顯示技術,華人照明設計師聯合會會長謝茂堂表示,基于這些技術的積累,國內OLED照明技術在可見未來一年內也可能會有很多成本及技術上的更大突破,產業鏈的延伸也可藉此實現彎道超車。
2017年可能將是國內甚至整個OLED產業產能爆發的元年。
產業鏈的成熟階段更需行業共同參與
OLED照明技術的出現被譽為“第四次照明革命”,世界各國已爭相布局促進產業技術升級,歐美廠家技術雄厚,韓國有政府強力支持,日本企業則強強聯合。作為新型光源,國內廠家在OLED技術研發上擁有一定后發優勢,但依舊處于被動地位。采取何種策略避免LED時代一哄而上惡性競爭的局面,使得產業能夠站在“微笑曲線”兩端,也成為近期業界討論的焦點。
謝茂堂認為,OLED產業作為資金及技術密集的產業,必須得到政府全力支持及扶持才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在前期技術和市場不成熟階段,政府應該引導產學研相結合,提高國內產業話語權和引導力。
而具體到照明領域,“制造廠商與設計師之間的結合非常重要”,廠商能夠發展出有固定規格的產品,照明設計師在實際應用中對材料的理解,二者互通有無,共同促進應用端的成熟與完整。
對此,袁宗南深有認同,目前國內OLED照明應用處于被動地位,但依舊具備不可比擬的優勢。依靠足夠大的潛在市場和深厚的制造業基礎,國內廠商同國際大廠在OLED技術上的合作可以更加豐富,“巨頭的投資設廠與國內專業代工相結合,值得所有照明企業來思考其發展的思路”。
OLED的路還很長,LED產業發展的路線還歷歷在目,“但愿不再重復過往的錯誤,不再價格泥淖里苦苦掙扎”,國內OLED產業依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