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促銷已成為廠商競爭的重要手段,對企業來說,降價也不只是簡單的讓利行為。另外,降價可以擴大市場占有率,對內,則是企業的一場“內部革命”。
在經歷了去年一整年的價格戰之后,LED產業鏈各個環節產品價格普遍大幅度下調。那么,進入2016年LED還會有降價的空間么?
對此,業內人士看法不一。有人表示,就當前的形勢來看,企業應摒棄價格做品質;另外,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未來LED產業還有降價空間,只是能降多少的問題。
“成本”是所有制造企業永恒不變的話題,既然要降價,成本控制自然也就成了大家最為關注的焦點。究竟怎么才能讓企業進行合理的成本控制,且看諸位業界人士是怎么說的?
原材料是控制成本的首要因素
不可否認,價格下降是行業發展必然要經歷的階段,而促成價格下降的直接原因就是原材料的改善。
LED產業鏈下游的產出要以上游材料為基礎,但因材料本身的顯示度不明顯,人們對材料的關注很容易被弱化。因此,新材料的出現也是為了在保證質量水平的前提下,降低單位流明成本。
晶臺股份技術總監邵鵬睿博士提出,生產廠商控制成本首先考慮產品設計最優;然后是產品良率;最后是減少設計方案費用。如果想要從原材料上進行成本控制,就要在設計和結構上選取與之最匹配的材料。新材料用于LED封裝和LED設計,不僅能夠影響材料本身,也可能會出現新的封裝形式,從而對成本進行有效控制。
“在同等原材料的基礎上節約成本,需要通過擴大產量、規模化來實現。”同一方光電副總經理劉霖表示。
技術升級是控制成本的必經之路 封裝這個環節能不能降低成本,對于整個企業的成本能否降低將起到決定性作用。LED封裝承接上游芯片和下游應用,就要求其技術能夠一直保持不斷升級。
目前,擁有極高性價比優勢的光引擎越來越受到照明企業的青睞。新力光源副總裁趙昆認為,“光引擎本身具備很多優勢,雖然市場還沒有那么快形成,但趨勢已經逐漸成型。”
劉霖也表示,光引擎屬于技術創新,能夠將電源集成到一起,這對燈具廠商來說生產更方便,可以節省一定的人力,促使電源及光源的價格比從前更便宜,直接降低成本。
技術創新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應用,因此,技術儲備很重要。另一方面,以現在的市場成熟度而言,單一一個技術是不能對市場形成顛覆作用的,需要周邊其他技術的輔助。
“成本控制其實是很難的。”山西光宇照明副總經理許敏認為,技術創新才是王道,真正的技術創新是生產的產品能否符合用戶需求。
自動化生產線是控制成本的新推手
隨著LED行業價格競爭的加劇,本土勞動成本的整體上升,LED供應鏈環節出于成本控制考慮而出現的自動化需求顯得尤為迫切。
不少LED設備企業表示,受成本壓力影響,大家都已經開始將自動化生產線提上發展日程。
談到自動化設備,相信最有話語權的非炫碩光電莫屬。炫碩光電董事長趙玉濤表示,即使是一家只用50臺機的中小型封裝企業,每年都可節省約700萬元的成本。如果是大型企業,效果肯定更好。
中昊光電總經理王孟源也表示,自動化生產線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目前中昊光電也在大規模使用自動化設備。
自動化產值越高,品質也就越高,同一方光電也設有自動化設備生產線。劉霖告訴高工LED,中小企業想要迅速發展,能跟上市公司搶市場,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盡可能滿足客戶提出的要求,這就需要自動化設備來實現。企業也將通過機器自動化設備來替代人力,節約成本,提高效率。
邵鵬睿認為,自動化生產是一個上量及規模化的東西,屬于一個系統的工程。自動化生產線一直在革新,無論是全自動,還是半自動,都是每個企業在不斷追求的。如果規模達到一定程度,產品滿足自動化生產線要求,企業一般都會去做。未來,晶臺股份也會考慮做自動化生產領域。
其實,除了上面幾家企業之外,像騰盛控膠、易通自動化、中為光電等設備企業也都已經推出自動化產線。
總而言之,成本已經成為目前眾多供應鏈企業著重考慮的問題,技術創新、加強管理、提升生產效率等等,都是為了能降低成本,不少企業也已經將成本控制作為發展的重要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