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頓人喜歡將旗下的品牌比喻成寶馬的7系、5系和3系,“巴赫”,最高端的五星級酒店燈光品牌,無疑是屬于7系的。因為TA的歷史,也因為西頓創始人胡永宏不止一次表示“這是西頓最專注的東西。”
西頓巴赫項目部總監徐長財
“赫”“赫”有名
2008年,中國的酒店行業已經非常的熱鬧。全國宏觀經濟高速增長,以北京奧運會為代表的大型賽事,拉動旅游業市場的極速擴張,豪華酒店已經成為酒店行業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
2008年的西頓照明,創立僅3年時間,面臨著雷士、歐普以及三雄這三個分別在商業空間、家居以及建筑類照明三大領域有一定地位的競爭對手。當時,國內照明市場主要還停留在功能性的空間照明,普通民眾對于光的應用還不是很講究。酒店對燈光的要求是最高的,但由于投入大,見效慢,國際品牌云集,因此國內沒有幾個品牌愿意去深度研究這個領域。
正是此時,西頓照明提出要做酒店燈光第一品牌。
徐長財,西頓巴赫總監坦言:“當初從眾多參考的名字中挑選出‘巴赫’作為品牌名,主要是因為巴赫在音樂上取得了超乎時空的成就,巴赫的鋼琴曲十分難彈,但是彈好了卻能給人以極大的成就感與愉悅感,巴赫的作品幾乎都是深沉、專注、廣闊而富有內涵的,集合了德國、意大利、法國等西歐國家傳統音樂的不同風格,氣勢恢宏而又曲盡其妙,傳達出至今都少有人及的人文情懷,這些優秀的品質都是西頓巴赫所要追求和達到的,我們都知道光和音樂之間有一種奇妙的聯系,所以我們決定借其名抒其懷,將巴赫做成酒店燈具品牌的集大成者。”
2009年初,西頓斥資500萬在德國格拉夫維特成立實驗室,與四川美術學院、蘇州大學等十幾所高校合作,啟動全球范圍的市場調研,并邀請國際知名工業設計公司參與產品設計,只有一個簡單而精準的訴求:做一個中國酒店行業的高端燈具品牌,為全球2,000家五星級酒店提供優質的燈具。
2009年3月份,巴赫第一代產品正式量產。公司投入2,000萬資金進行品牌及市場推廣,以酒店室內設計公司為主體,向全國的建筑設計院,以及北、上、廣、深為主的照明設計公司開展大力宣傳。2009年底西頓在三亞舉辦“巴赫之夜”,廣邀室內、酒店、照明設計師;2011年,徐長財作為籌備組成員,協辦成立亞太酒店設計協會,任該協會副秘書長。一時之間,酒店行業內只知巴赫,不知西頓。在照明行業,自推出巴赫品牌起,僅1年時間,西頓照明便聲名鵲起。徐長財對此飽含驕傲,因為巴赫,讓西頓在照明行業終殺出了一條血路。
2009年年底,在西頓照明成立不到2年的時間里,西頓銷售收入已達到2.1億元,增長率超過50%。2012年,西頓照明做到了酒店細分領域的第一。巴赫成為西頓照明當之無愧的“龍頭”。
堅守產品 拒絕標簽
徐長財回憶起巴赫第一代產品時,充滿感慨。他2001年開始從事照明設計工作,2009年進入西頓,開始掌管巴赫,徐長財說自己當時并沒有太多的經驗。但事實上,無論是他,還是公司,也都沒有太多的參考對象。作為國內第一個致力于專業酒店的高端燈具品牌,學習的對象只能放在國外,也因此,巴赫的第一代產品,被打上“小ENDO”的標簽。
有趣的是,巴赫的小標簽,讓整個西頓擺脫了另外一個大標簽。由于西頓幾位創始人系出雷士,且2006年遷址惠州,照明行業人士將當時的西頓戲稱為“小雷士”。也正是因為“小雷士”這頂大帽子,讓西頓痛下決心,創立巴赫。
巴赫的橫空出世迅速攪動整個照明市場,無時不刻在拽引著所有專家學者、設計師和業內人士的目光。TA表現出來的能量,也大大超乎人們的想象。當時全國各地、乃至東南亞地區的眾多五星級酒店樣板工程分別因青睞巴赫系列產品而紛紛成功地被西頓照明納入囊中,比如武漢萬達瑞華酒店(國內第一家七星級酒店)、海口威斯汀(亞洲旗艦店)、南昌嘉萊特酒店(白金五星級)、杭州西湖喜來登酒店、泉州鉑爾曼白金酒店等等。
從2011年開始,巴赫就開始考慮創造品牌認識度更高的第二代產品“巴赫紅”。這抹紅,有中國特色,也有企業特色,在產品的外觀與結構上做出了很多新的嘗試。但在徐長財眼里,巴赫紅到底處于探索階段。就像一個一兩歲的孩子,開始說不,開始說“我要”。當時的巴赫,正是以這樣的姿態,標榜自我,展示成長。
然而,自我意識的發現與成長是需要長時間累積的。為了讓產品更貼近市場需求,巴赫每年都會不定期的召開研討會,優化產品光效。2015年3月,巴赫邀請了十幾家國際照明設計公司的設計總監參與研發會議,深入評析前代巴赫產品性能優劣,為巴赫第三代產品面世奠定堅實基礎。這種誠心做好產品的執著精神,得到甲方與設計師的一致認可。
2015年底亞太酒店設計年會上,巴赫推出第三代產品的樣板。
巴赫三代傳承了黑光技術的使用,光學功底深厚;設計更精美,工藝更精湛;適應性也特別強,兩種燈體跟不同的光源,光學配件和外環配件搭配,組合后將產生24種款式,2000多種規格。用徐長財的話來說,“顛覆了傳統照明產品的設計理念”,也獲得了眾多設計大師的認可和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