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至11日,與第21屆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同期舉辦的“2016阿拉丁照明論壇”將在廣州琶洲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隆重舉行。此次論壇由廣州光亞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主辦、阿拉丁照明網承辦,匯聚全球照明精英,頂級專家以及幾千余名行業精英,回望照明發展歷史,共同探討照明發展潮流與未來。
日前,阿拉丁新聞中心記者邀請本次論壇演講嘉賓中藍光電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尉鈞作了會前專訪,分享中藍光電在光學材料的領先成果及行業現狀,探析下一個發展風向。
阿拉丁:據了解,您此次在lighttalk的演講主題為“創新微納米材料提升光品質”,能否透露一下演講的內容?
廖尉鈞:此次演講分為四大板塊:1、LED發展到一定階段,對于光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如防眩光、光的效率、見光不見燈等在光學方面的要求;2、擁有六項專利技術的創新產品Nano-G系列,它可提升防眩光性能,目前已廣泛出口到北美;3、Nano-H系列,即高光效產品,光學作為LED產品的重要部件,它的效率提升對于整燈效率有很大的作用;4、Nano-E經濟型系列,為迎合國內市場對于性價比的需求,中藍采用高性能的Nano技術將材料厚度做到0.8mm以內,相對于同行業的1.2mm提升50%。
阿拉丁:貴司的創新微納米材料在市場上有何突出優勢?目前還有哪些企業能達到這一水平?
廖尉鈞:它的防眩光性能非常好,可以達到辦公室UGR指數19以內的要求,市面上很多材料未能達到這一標準。這個材料本身是以PC作為主要基材,因為PC是光學性能、防火、耐溫最好的材料,國外市場尤其重視這方面的性能。
目前美國、日本、韓國、臺灣、德國的企業有推出相似的材料,但方案相對粗糙,且厚度偏大,并不適合于現時的超薄型產品。中藍的微納米材料綜合性最好,外觀、防塵相對優秀,屬于世界領先的材料。
阿拉丁:光學是LED燈具的靈魂,您是否認同這種說法?您認為光學設計在LED領域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廖尉鈞:大家不僅僅需要光,還需要對光進行控制、表現光的效果、體現光的品質,光學則是其中的載體,也是LED燈具的靈魂。中藍一直致力于開發高端的光學系統解決方案,包括新材料、反射、控眩光等,配套大客戶需求。
光學設計是我們核心的領域,我們擁有世界領先的微納米光學設計技術,同時我們有行業領先的設備和制程,提供從前道設計制造到后道不同產品加工的一體化服務。
阿拉丁:進入物聯網大時代,智能化已逐步融入LED照明產業鏈各端,對于專注于光學材料的中藍光電來說有何影響?(貴司是否有研發相關領域的產品?)未來將如何布局智能照明市場?
廖尉鈞:材料對于智能照明產品來說雖是上游,但是光學材料是不可或缺的零部件,領先的微納米材料,可有效提升智能控制的光品質。不管是智能產品還是新型材料,都是以用戶的舒適度、便捷度為出發點。
智能也是目前中藍重點開發的領域,我們配合自身的新材料推出高品質的智能照明產品,并于去年年底上線。中藍在智能產品方面有十多項專利,此外還在智慧城市、智能工業進行布局。其中,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是圍繞智能照明的控制,加上顯示屏廣告投放、充電樁、監控等。
阿拉丁:您是如何看待未來智能照明的發展前景?
廖尉鈞:智能照明的目的是為了給客戶帶來更多的便利。照明本身需滿足照明的需求,包括可控、光品質、能耗的管理等;另外,照明本身也能作為一種載體,利用照明無處不在的特性,可加上一些需要環境參數的傳感器或者控件延伸外圍的功能,給客戶提供更多的服務。
阿拉丁:去年LED產品價格大幅下滑,毛利率持續攤薄,作為最上游的材料領域,價格情況是否也如此?目前是否已達到穩定階段?
廖尉鈞:我認為價格都是相對的。價格下降對于用戶來說是個好事情,LED變得平民化,且通過同樣的價格能買到更多的服務。目前價格已經達到相對穩定的階段。每個企業都有自身的布局,針對高檔、中檔、經濟型等每個細分市場進行產品的沉淀,價格戰并沒有高低。
價格對于客戶來說不是永遠的關注點,更為重要的是品質及服務,企業不能跟風市場去打價格戰。
阿拉丁:今年LED產業集中化程度加速明顯,中藍光電在此大環境下是否有考慮做一些并購整合或產業鏈延伸?或者是資本應用?
廖尉鈞:中藍已經在進行產業鏈的延伸,涉足智能照明、智慧城市領域。關于資本的應用,我們本身是一家上市企業,在運用資本方面相對便利,在下一個發展階段將對現有的產品做一些整合,亦不排除并購其他企業。
阿拉丁:未來光學材料的利潤增長點在哪些方面?能否談談近一年中藍光電的產品及市場部署?
廖尉鈞:未來的利潤增長點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是提高產品功能。用戶對于光品質、防眩光的要求更高,愿意為產品的品質買單,這是光學企業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二是降低成本。通過專利技術的提升,在相同性能降低成本,需要強調的是,不能通過更低質的材料降低成本,而是采用好的設計方案提高產品性能及品質。
未來一年中藍依然堅持研發具備創新、專利技術的材料。在市場布局上,計劃做橫向或者縱向的延伸,橫向是針對不同的應用領域,如照明相關的燈箱標識、平板顯示、太陽能等領域;縱向是指新產品,不僅是可控性更高,也會因應客戶需求產品線方面會加入更多的功能。為滿足防眩光及光品質的要求,也將整合一系列的產品、材料,向下游延伸,配合智能技術,讓產品更加可靠、可控、舒適。
最后,廖尉鈞補充,“照亮世界、照亮生活”是中藍光電的宣傳標語也是企業理念。不管創新材料還是智能控制,最終的目標還是服務好客戶,給客戶提供更多優質的產品,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