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開工以來就受到大眾關注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近日宣布,全部橋梁工程有望在今年8月份貫通,2017年上半年有望完成人工島和海底隧道的主體工程,2017年年底可調試通車。
港珠澳大橋(效果圖)
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總投資超過1000億,集橋、島、隧道于一體,全長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同時也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
建設這樣一座冠有多個“世界之最”的大橋自然也少不了諸多領先世界的“尖端技術”。為了保證項目可靠性與卓越性能,港珠澳大橋工程采用了大量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從快速筑島工藝到沉降控制技術,從沉管生產模式到沉管結構設計,從沉管安裝集成到裝備研發等,到處都充滿了創新。
據了解,大橋所有的LED路燈、LED隧道燈、LED可變情報板、LED景觀照明燈以及相應的智能控制系統,在經過反復論證、測試、比較后,均確認并采用了上海三思產品。
港珠澳大橋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上,這也意味著橋上所有的LED產品及系統在保證節能高效、安全舒適的基礎上,還需要經受嚴苛的海洋鹽霧侵襲、振動、大溫差、臺風雷暴等惡劣環境的考驗。
陶瓷散熱體及蜂窩式對流散熱技術
上海三思方面表示,港珠澳大橋的LED路燈采用了陶瓷散熱體及蜂窩式對流散熱技術。該技術入選2015年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沒有有色金屬,獨立像素分散散熱,熱量散失更加充分徹底,可以同時適應跨海大橋多震動、多鹽霧的環境,耐壓、耐腐蝕,使壽命與可靠性得到了質的提升。
上海大連路隧道反射式LED隧道燈
而LED隧道燈采用反射式LED技術,見光不見燈,出光均勻、柔和不炫目。該技術源于上海市建交委LED隧道照明標準化示范工程——上海大連路隧道照明改造工程。
杭州灣跨海大橋LED可變情報板
LED可變情報板則是三思的傳統優勢產品,曾被用于杭州灣跨海大橋等重大工程項目上,引領行業近20年。而此次運用在港珠澳大橋項目上的LED可變情報板,在確保原有技術優勢的情況下,還采用多項防鹽霧、振動、紫外線及高低溫的新技術、新材料,充分保障交通信息發布、交通誘導功能的運行。
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的大型基礎設施工程,對于經濟最富活力的三地發展交流將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如此大型工程全方位采用了LED應用產品和智能控制系統,透視出LED技術的使用已經成為趨勢,將起到非常好的標桿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