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還在和朋友談論線性IC散熱無法滿足大功率產品,抑或批判其頻閃嚴重之際,突然接到一個大功率線性IC模組,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光亞展鮮有產品登場
2016光亞展已經成為過去,然而作為行業風向標性質的展會,其所展示出的行業發展趨勢,已得到行業人士的普遍認可。從展會上看,最大亮點莫過于細分市場興起與火熱,不管是展會現場的活動,還是企業展示的產品,亦或是標榜的口號,無不與細分市場息息相關。
不過,筆者比較看好的線性IC在展會上倒沒有搶眼的表現,也鮮有企業在展會現場展示線性IC產品。就在展會前,筆者收到一個30W的AC-LED路燈模組。說實話,能看到行業出現在某種意義上具有突破性的產品,還是令人欣慰的,從測試數據來看性能也差強人意,然而展會上為何杳無音訊?到底是企業藏了一手,還是線性IC真的無法登堂入室?
線性IC,也就是部分企業所宣稱的“去電源化”產品。時至今日,如果還停留在爭論這種產品能否稱之為“去電源”,這就有點流于表面了。不過未免爭議,還是稱之為線性IC方案吧,筆者認為,線性IC不在于其稱能否稱為“去電源化”,而在于其能否能否真正應用并推廣到市場上。
兩大優勢支撐線性IC不斷前行
線性IC方案相比于傳統的LED驅動電源,有兩方面優勢。其一是體積小,可以為燈具節省更多空間,利于LED燈具往小型化發展。體積小本就是LED的一個特點,線性IC方案不需要變壓器和電解電容,使用的電子元器件少,去除復雜的AC/DC轉換,把LED驅動電路和LED燈串電路融合到一起,可以進一步發揮體積優勢,為燈具的外形設計提供更大的空間,甚至實現“見光不見燈”。
其二是成本低,利于企業節省生產成本。LED對光源模塊和電源模塊的要求相對較高,兩者成本占比重,LED驅動電源在整燈成本占比中普遍在30%以上。隨著行業發展,LED產品價格不斷下滑,電源居高不下的成本,已給企業在盈利甚至生存上造成了巨大壓力,追求產品成本的下降成為LED企業的心聲。本屆光亞展細分市場的火熱,除了市場需求,通用照明市場白熱化的價格戰迫使企業轉型,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樣是一個重要原因。線性IC方案減少了變壓器和電解電容等電子元器件,直接減少了LED的用料,大幅度降低了LED整燈生產的成本。而元器件的介紹帶來的空間縮小,同時進一步為企業燈具造型設計成本。
從目前的行業現狀以及發展趨勢來看,降低LED生產成本是企業最為迫切的訴求之一。體積小和成本低,是線性IC方案最大的兩個籌碼,正是基于這兩點,筆者比較看好這種產品的市場前景,相信其在未來市場中必可占有一席之地。旭宇光電研發經理鄧玉倉在談到線性IC方案時,也同樣認為這種產品體積小,成本低,將會是未來LED市場的一個趨勢。
技術硬傷讓線性IC處境尷尬
當然,線性IC方案目前還存在一些無法規避的問題,其一是無法滿足全電壓(85~265Vac)輸入,在輸入電網波動較大的市場無法使用;其二則是100Hz頻閃,部分國家如美國,已經明令禁止閃爍頻率低于150Hz的LED光源,因為低于150Hz的閃爍對人類尤其是兒童的視力會有損傷。展會現場偶遇吳虹老師,談到線性IC時,吳虹老師就痛批這種方案,認為其頻閃過于嚴重,是一種忽悠行為。而從筆者所掌握的資料以及到手的樣品測試表現來看,頻閃問題確實不容忽視。
從技術角度而言,這是目前還無法解決的兩大硬傷。而這兩大問題的存在,讓線性IC在市場推廣上陷入了非常尷尬的境地:以中小功率為主的室內照明產品,對于頻閃要求較嚴;對頻閃要求較寬的戶外產品,以目前線性IC的技術條件而言,散熱、浪涌以及諧波等問題又無法完美解決。這或許就是線性IC近一年來沉寂的原因。
胎死腹中還是厚積薄發
如果有關注過線性IC發展歷史的朋友或許會清楚,就在兩年前,線性IC存在電源效率低、電源線性調整率高、線電壓波動易閃爍(壓閃)、100Hz頻閃四大問題,被眾多業內人士所詬病,認為這些問題若無法解決,這種產品只能應用在小功率市場。然而在降低生產成本這一原始驅動力的驅使下,短短兩年時間線性IC路燈模組產品就已出現。從筆者在展會前拿到的產品來看,雖然因設備所限無法測試LED結溫,但是從LED各個部位的溫升情況來看,線性IC方案的散熱能力,已和傳統LED產品不相上下。
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那么頻閃和輸入電壓過窄等問題的解決,也是指日可待的。而成本上的優勢,必定會促使更多企業切入線性IC領域。目前,很多量大的廠都在往線性IC發力,尤其是傳統轉型LED的大廠,非常看重線性IC方案,這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由一些工程師口中得知,目前線性IC產品功率已做到120W,并且滿足越來越多的認證與測試。筆者也希望,線性IC的成本優勢能夠為其提供反哺,吸引更多企業加入并進一步促進其發展,從而將其真正推向應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