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這樣一幅場景:藥材從原產地采摘,到制成藥品并投放市場期間,藥品數量、生產、出庫信息的全流程信息采集、實時監控,以及生產人員工作監管,倉庫環境遠程管理……全部信息的處理與流程監控,依靠無源無線的超高頻感知類芯片便得以解決。自去年獲批國家地方聯合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后,中山達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華智能”)在RFID與物聯網標簽領域就不斷突破技術壁壘,實現了產業化運作。
記者23日從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以下簡稱“市發改局”)獲悉,類似這樣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平臺,是中山市近年來重點扶持的對象。日前,中山市正式實施《中山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專項資金管理辦法(2016年修訂)》等三項關于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完成驗收的國家級平臺最高可獲250萬元補貼。截至目前,中山已獲批組建5家省級工程實驗室和3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組建總數量位居全省前三,僅次于廣州、深圳。
劍指戰略性新興產業
本次專項資金資助方向,著眼新一代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半導體照明、高技術產業等領域。
擁有兩個省級以上工程實驗室——廣東省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工程實驗室和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令注冊于中山的大洋電機,成長為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供應商,市場份額達到近1/3,新能源車輛動力總成系統產能達到近30萬臺(套)。
市發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省級以上實驗室作為中山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創新抓手,對于企業的產業布局和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顯著的技術引領作用。此次出臺的三項政策中,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廣東省工程實驗室以及上述創新平臺在該市高校或企業設立的分實驗室(分中心),均是重點扶持對象。
該負責人表示,中山市已有5家省級工程實驗室、3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2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獲得專項資金,分別涉及大洋電機、明陽風電、奧美森工業、瑞德興陽、康方生物、達華智能和華帝燃具等7家重點領域的龍頭企業。而經過審批,這些工程實驗室均已獲得上一輪政府財政專項補貼,7個具體扶持項目共獲扶持資金達1220萬元。
本次專項資金資助方向,著眼新一代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半導體照明、高技術產業等領域。大洋電機副總裁熊杰明告訴記者,該公司目前在中山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全市現有近2000輛新能源汽車在運營。
較之去年市發改局出臺的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新一輪專項資金在原有扶持建設一批國家、省、市級創新平臺與引入優秀技術型人才基礎上,加大了扶持力度:對建成并完成驗收的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提供的補助,從200萬元增長至250萬元;對建成并完成驗收的廣東省工程實驗室的補助,從100萬元增至120萬元。
平臺效應加快科技產業化
科技成果轉化,是一直橫亙于科研與產業之間的難題。中山市的做法是以相應的配套政策,扶持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創新,并通過創新平臺的引領作用實現相關項目的產業化。
在小欖鎮普通的一個菜市場,市民通過微信掃描小票上的溯源碼,就可以現場追溯到自己購買的肉菜來源信息,實現購買真正意義上的放心肉、放心菜。——這樣一個科研成果市場化的項目,正是來源于達華智能的“RFID與物聯網標簽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達華智能相關負責人郭先生告訴記者,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對企業產業鏈延伸和科研成果產業化的幫助非常明顯,“以往,我們的研究開發工作更多注重于電子標簽開發和芯片卡等優勢領域,而通過資金支持和市政府相關部門的技術指導,今年以來我們將研發重點放在了系統集成領域,并實現了項目落地和產業化”。
科技成果轉化,是一直橫亙于科研與產業之間的難題。中山市的做法是以相應的配套政策,扶持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創新,并通過創新平臺的引領作用實現相關項目的產業化。
達華智能的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就是2015年中山市專項資金具體扶持項目之一,也是去年廣東省獲批的5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中的唯一一家中山企業。據了解,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又稱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的通信技術。以往國內相關技術產品標簽功能單一、性價比低、自主知識產權少、信息安全等級低,達華智能聯合多所科研機構成立研究中心后,開展了從RFID與物聯網標簽芯片到系統集成的產業研究,實現了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目標,在RFID智能卡、電子標簽的全國市場占有率常年保持第一。
事實上,除了達華智能,大洋電機的“新能源汽車電驅動工程實驗室”,明陽風電“風電技術工程實驗室”,奧美森工業有限公司“白色家電熱交換器數控加工裝備工程實驗室”等眾多企業研究中心,都得到了專項資金扶持并通過驗收,順利帶動企業項目產業化。
“軍民融合”首次納入補助范圍
除了“軍民融合”主題被納入專項資金項目,新一輪專項資金里,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項目也首次出臺正式的管理細則。
此次新一輪專項資金,將首次以“軍民融合”為主題的重大創新平臺項目納入補貼范圍,對原有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項目提供專項資金,單獨出臺了《中山市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項目資助實施細則》。
此前在市發改局推動下,中山市政府已與中航工業集團簽訂共建“中航聯創中山中心”框架計劃,力爭將此打造成為國家級軍民融合示范基地。中航工業集團是我國航空電子產業門類齊全的大型軍工企業,該企業計劃通過在中山建立創新創業基地、工業創新研究院和高技術產業園區等項目,將高技術產品研發和孵化理念,與中山當地燈飾、智能家居、機械制造等產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高度融合,雙方未來將實現在航空技術民用化、航空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合作,為中山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助力。
除了“軍民融合”主題被納入專項資金項目,新一輪專項資金里,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項目也首次出臺正式的管理細則。較之2015年的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新專項資金對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備的建設補助并未發生變化,延續以充電服務能力給予一次性補貼;充換電服務網絡運營監控系統建設統一給予30%補貼,最高100萬元;取消了去年有關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改裝和租賃項目的資金補貼,以適應當下市場汽車新能源動力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