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拉鋸戰
藍寶石(Sapphire)是一種氧化鋁(α-Al2O3)的單晶,又稱為剛玉,藍寶石晶體化學性質非常穩定,一般不溶于水,不受酸、堿腐蝕,晶體硬度很高,為莫氏硬度9級,僅次于最硬的金剛石。它具有很好的透光性,熱傳導性和電氣絕緣性,力學機械性能好,并且具有耐磨和抗風蝕的特點。其獨特的晶格結構、優異的力學性能、良好的熱學性能使藍寶石晶體成為LED、大型積體電路SOI和SOS等最為理想的襯底材料。
自從蘋果iPhone5將藍寶石導入鏡頭保護蓋,再到iPhone5S將藍寶石用于home鍵,而接下來用于iWatch和手機保護玻璃的前景大大改變了藍寶石產業的供需結構。
藍寶石窗口片
曾經蘋果計劃在iPhone6使用藍寶石作為手機屏幕,并為此在2013年底,與GTAT簽訂一份價值5.78億美元的藍寶石晶體訂單。市場也不斷傳出蘋果新一代iPhone6將在屏幕蓋板上使用藍寶石的消息。
然而最終,iPhone6及iPhone6plus并未如預期使用藍寶石屏幕,其生產商GTAT也因為債務原因走向破產重組。
“雖然美國藍寶石供應商GTAT倒下,但是智能終端應用藍寶石材料是大勢所趨。”天通股份市場總監郭躍波表示,天通股份在此領域擁有核心競爭力,繼續看好未來藍寶石業務對提升公司整體盈利能力的積極作用。
2015年藍寶石終于出現在蘋果產品iWatch上,顯然蘋果公司并未放棄將藍寶石材料運用在其電子產品上的想法。
“LED藍寶石襯底的市場規模已基本可見了,但是手機屏幕卻是新藍海,未來發展的可能空間非常大,手機市場的容量將達到LED行業的7、8倍。”一家藍寶石相關的上市公司董秘表示,現在市場上七成多的藍寶石都用于LED襯底,手機市場很小;以后一旦藍寶石手機屏得到應用,這個比例很可能會倒過來。
奧瑞德光電董事長、總經理左洪波也十分看好藍寶石晶體材料在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域的巨大應用前景。“目前最關鍵的就是成本和相關的技術問題,一旦這些問題解決,這個市場的容量是相當可觀。”
國內的相關手機企業也正在不斷地嘗試著藍寶石在手機屏幕的應用,并已經有多款產品推出市場。
2015年9月,樂視推出了藍寶石版本的樂Max,它正面采用一塊6.33英寸電容屏,分辨率為25601440像素的Quad HD級別,顯示效果非常出眾,采用了藍寶石材質。
詹姆士R12手機也應用了5.85英寸藍寶石屏幕。
國內手機領軍企業華為也不甘示弱,推出了華為P7藍寶石版,較之華為P7普通版價格上漲近乎一倍。華為P7藍寶石典藏版主要是邊框換成了玫瑰金色,后殼變成陶瓷材質,屏幕表面的玻璃換成了藍寶石。
“目前手機企業主要還是在一些限量版或者所謂的典藏版推出了藍寶石屏幕,離大面積的應用可以說還為時尚早。”一家國內知名手機廠商的設計師告訴新材料在線,從成本和性能方面看,藍寶石硬度高,耐腐蝕刮擦,但存在成本較高,抗摔能力不強的弱點。
成本和技術成了藍寶石在消費電子領域從小屏走向大屏的攔路虎。
曙光
世界最大的藍寶石企業Monocrystal市場總監Ludmila Zubova曾指出,藍寶石行業目前還不夠成熟,只能做跟LED和智能手機相關的應用,但是,消費類電子產品如何帶動藍寶石產業的發展,亟需整個行業者提出一些列創新解決方案來應對消費者的需求。“在拋光藍寶石的產品市場方面,目前的產品并沒有達到市場的期望值。”
這也道出了藍寶石在手機等消費電子領域大屏應用的尷尬境地。
“目前主流手機都是采用康寧的大猩猩玻璃,如果采用藍寶石的話,僅屏幕的成本就比玻璃要增加十倍。”廣東賽翡董事長繆志峰表示,藍寶石手機蓋板成本一般要350元,因為設備、輔料都比較貴。
據了解,康寧公司生產的每塊大猩猩玻璃顯示屏價格大約為三美元。一塊同樣大小的人造藍寶石顯示屏卻會昂貴十倍,大約是三十美元。這還僅僅是玻璃的成本,如果要將其完美結合到手機上,總體成本會增加到100-120美元。
對此,繆志峰認為,在藍寶石手機蓋板市場方面,賽翡基本上接觸過大部分手機廠家,手機廠家主要關心的是藍寶石手機蓋板價格。如果藍寶石手機蓋板月出貨量達到10萬片,其每片成本就可以突破200元大關。
“基于現有市場的布局,以及藍寶石全球產能的來看,預計藍寶石手機蓋板將在2017年普及。”繆志峰說。
藍思科技董事長、總經理周群飛在接待機構投資者時也表示,隨著藍寶石材料生產技術的提高、生產規模的擴大,成本將進一步下降,今后可能普及應用于消費電子產品的防護屏。
2015年6月,藍思科技披露了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發行報告書顯示,公司以58.84元/股向鵬華資產管理、財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平安大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行5384.09萬股,募集資金總額31.68億元,用以投資“藍寶石生產及智能終端應用項目”和“3D曲面玻璃生產項目”。
正如廣發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指出的一樣,消費電子產品中藍寶石的應用為藍寶石行業在LED應用之外開拓了新的市場空間,未來藍寶石在消費電子上的應用將從“小屏”逐漸延伸到“大屏”,即從現在的攝像頭、Home鍵等較小的面積,向手表表盤甚至手機屏幕等較大面積的應用逐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