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未來時
經營管理尚需克服歐洲“時差”
在對中山市企業到歐洲開展并購活動的調研中發現,在并購障礙和風險上,盡職調查是海外并購風險管理的第一步,但往往存在很多陷阱和法律文化障礙。調研報告中明確指出,企業并購應該建立在科學的決策機制以及清晰的戰略目標之上。在開展并購活動前,企業內部應當要建立合理的并購決策組織架構。
完成收購,只是企業邁向歐洲的第一步,并購后對企業的整合難題接踵而至。由于合并企業在多方面存在差異,企業文化的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在經營理念、管理方略等多個方面都可能存在沖突。為加強海外研發團隊與國內研發團隊的研發合作,通宇通訊建立統一的研發平臺及流程體系,逐步有序推進經營管理的整合,加強兩個團隊之間文化的融合。
調研報告認為,企業在對歐收購過程中可以尋求第三方專業機構的幫助。但在并購后的整合管理當中,則要依靠自身培養的語言、技術、管理三合一的跨國復合型人才去完成整合,這些人才可以從外部招聘也能夠在對歐業務中逐步培養。
與通宇通訊不同,棕櫚園林在收購過程中克服了資金的難題。在2014—2015賽季英超俱樂部西布羅姆維奇的營收就已經接近1億英鎊,要完成對其收購,需要準備龐大的資金。為最大程度降低收購對公司主營業務與現金流產生帶來的影響,棕櫚園林對資金安排早有部署,通過上海云邰與云毅投資聯手,最終僅以3億現金就撬動英超這一全球頂級賽事的隊伍。
作為走出歐洲的其中一員,棕櫚園林表示,希望日后在對外投資的前期階段,政府及金融機構能夠在融資層面多給予支持,不僅僅是融資金額、成本的問題,還包括多渠道融資方式、加快審批進度等方面。
聚合社會各方力量,搭建跨國并購“出海通道”,正是調研報告中對政府部門提出的建議。報告提出,各地政府應加強對海外并購企業的宏觀管理,針對企業海外并購的政策需求和痛點,提供更完善、高效的投資服務。近年,中山就不斷調整推動企業“走出去”的工作思路,在設立多個專項扶持資金的同時,中山更提出打造境外投資“雙平臺”的設想,這與“出海通道”不謀而合。
“雙平臺”即在海外設立經貿合作區,像工業園區一樣運作,向境內企業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在市內設立“走出去”綜合服務中心,為企業在境外投資實施前提供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咨詢、顧問服務。目前中山“走出去”綜合服務中心已正式開門,并接到不少企業的咨詢。但中山目前主要面向非洲市場,“雙平臺”模式成熟后可適時復制到歐洲、乃至世界各個區域。
《珠三角企業歐洲并購報告》展示并購新趨勢
今年以來,南方日報調研組聯合學術機構,對珠三角相關政府部門、企業、服務機構等上百家機構展開調研,同時結合對德國、美國、日本、以色列、加拿大、瑞士等世界制造業強國的一線調研成果,采訪了上百名業內專家,最終形成了這份《珠三角企業歐洲并購報告》,以期為更多準備走向并購的企業提供啟示和決策參考。
調研發現,伴隨著珠三角企業歐洲并購的熱潮涌動,其在全球化中的角色正在經歷新的變化;區位選擇、行業選擇、并購方式等方面也出現新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