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初上市即被外界看好為中國光伏裝備業的“未來之星”,到如今忙著力求保殼,7年不到的時間里,江蘇華盛天龍光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龍光電)似乎坐了一趟“過山車”。
日前,天龍光電發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6年1~9月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00萬至-250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公司連續第2年的業績虧損,而根據新版的《創業板上市規則》規定,連續虧損3年就將被直接退市。
記者了解到,按照目前狀況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出現虧損2500萬至3000萬元,天龍光電想要在第四季度實現扭轉盈虧難度不小。而如果公司今年的業績仍無法回暖,留給天龍光電“保殼”的時間僅僅只剩下1年。
業績連年虧損
在天龍光電的《2016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中,今年1~9月,公司歸屬上市公司的股東凈利潤虧損了2500萬至3000萬元,上年同期顯示虧損3543萬元。
對于公司業績出現持續虧損,天龍光電解釋稱,主要是各項費用較高。其中預計1~9月份非經常性損益對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1325.78萬元。
這是天龍光電連續第2年虧損,但7年前公司的經營可謂是另一番景象。
2009年12月,主營單晶硅生長爐、研磨機、藍寶石晶體生長爐、光伏電站的天龍光電正式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彼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億元,實現凈利潤0.68億元,同比增長16.17%。
到2011年,天龍光電宣布,其實現營業收入8.42億元,同比增長86.1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62億元,同比下滑27.08%。《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公司稱是受全球光伏行業不景氣的影響。
2012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僅為1.76億元,同比下滑79.0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11億元,同比下滑程度更是達到了921.28%。
事實上,2013年,公司的業績也并沒有出現扭轉為盈的“奇跡”,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3億元。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虧損金額仍然高達0.62億元,按照規定,創業板上市公司連續虧損三年將被直接退市。
對此,天龍光電于2014年11月22日發布公告稱,由于2011年以來子公司江蘇中晟半導體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中晟)業績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公司認為,轉讓江蘇中晟的股權是實現2014年度扭轉盈虧的唯一方案。
天龍光電也確實“押對了寶”,公司2014年實現扭虧為盈,盈利2947.32萬元。
不過,由于公司主營業務低迷,盡管2014年實現盈利,天龍光電2015年卻再次巨虧3.6億元。截至2016年前三季度,公司依然深陷業績低迷的泥潭。
主業持續低迷
除公司的業績遲遲無法復蘇以外,天龍光電還被其他事情所累。
今年8月18日,因一起借款糾紛,天龍光電被要求賠償總計3800萬元。
此外,去年9月,天龍光電因違規擔保惹禍上身,遭四名自然人起訴。同年9月,公司還收到了一份民事判決書,由于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公司子公司上海杰姆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被要求向南京銀行上海分行賠償20萬元。
不僅如此,由于天龍光電控股股東常州諾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常州諾亞),于2015年3月4日向天龍光電借款3500萬元,并于2015年3月12日歸還了該筆借款。深交所認為常州諾亞向天龍光電借款行為屬于控股股東非經營性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因此,天龍光電與常州諾亞被證監會給予公開譴責處分。
除了上述問題,記者注意到,天龍光電的實際控制人近年也更換頻繁。
2014年11月,天龍光電發布公告稱,北京靈光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靈光)擬對常州諾亞增資1.1億元,增資完成后,北京靈光持有常州諾亞81.48%的股權,從而間接控制天龍光電20.05%的股權,成為天龍光電第一大股東。這也意味著,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變成了周榮生、顧宜(彼時上海晶美持有北京靈光40%的股權,而上述兩人持有上海晶美全部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增持行為也一定意義上解救了天龍光電。而近期,公司實際控制人再次易主。
今年7月20日,公司接到控股股東常州諾亞通知,福建商人陳華以現金出資8000萬元收購上海晶美持有的北京靈光40%股權、以現金出資2000萬元收購胡小星持有的北京靈光10%股權。收購完成后,陳華將持有北京靈光50%股權,間接控制上市公司4045.72萬股股份,持股比例20.23%。股權交割完成后,上市公司天龍光電實際控制人變更為陳華。
處于退市邊緣的天龍光電,會在這位新晉實際控制人掌控下發生怎樣的變化還不得而知。不過,公司目前主營業務低迷卻是事實。
“我國光伏行業發展迅速,技術進步也很快,但最核心的問題是目前掙錢的企業不多。”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