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說明當初大家根據核心資源來構建平臺模式時,高估了自身資源的價值以及專業能力。問題是無法提供一站式服務的B2B還算平臺嗎,充其量只是一個功能網站或服務中介。客戶的需求是多樣化的,而一旦超出服務范圍在專業度上又不如客戶,無法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佳的服務,純屬添亂(我們甚至還沒扯到平臺對商業及互聯網是否有充分的理解)。
所以我們看到,照明行業垂直平臺圍繞信息、資金和物流所能提供的服務僅限于交易鏈的優化,這種優化既缺乏創新也不夠深入,遠未觸及并解決企業和商家的真正痛點「見圖二」。可以說,在垂直平臺上,廠家、商家和平臺三方從未真正發生關系。
于是,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泛家居化」、「2C」甚至還有「O2O」會成為垂直平臺的突破點了。基于其自身所處行業的問題都未能有效解決,少數派認為「泛家居化」只是重復過去所犯的錯誤,并不能帶來任何好處。「2C」對企業的誘惑是巨大的,但是平臺要是認為企業也急著把中間層級去掉那就有點天真了。
四、警惕垂直平臺,他不是你的白馬王子
前段時間少數派和一位投資人有過交流,對方明顯想切入照明行業垂直平臺,但現有平臺的生存狀況又令他很是困惑。對此,少數派的觀點是:
對于垂直平臺,凡起心動念必死。
這里并不是說想都不能想,而是說不要過早暴露你最終要做平臺的想法,腳踏實地地解決好目前行業里面的每一個實際問題,抓住某個點出發。最終能不能發育成平臺甚至還要看運氣,但很多人就是妄想一蹴而就。
前面說過,所謂平臺就是關系鏈的匯聚點。平臺必須誘導用戶在信息匹配中發生關系,再一步步引導至交易關系的發生,關鍵要素是平臺在行業的公信力。然而照明企業并未對平臺形成足夠的信任基礎。企業主們在B2C(淘寶)上已有為平臺打工的前車之鑒,對所謂平臺肯定是警惕的。
B2B平臺早不是新鮮概念了,而是實實在在的商業模式,所以它不是從0到1,而是從0到100+,是需要夯實基礎的。問題是目前行業的垂直平臺,有哪個不是橫空出世的——跟天貓、京東一樣精美的網站,事無巨細的入駐規則,口若懸河地給你講三個小時的商業模式,描繪一個烏托邦式的美好未來。好像做到這些自然就客似云來……但用戶和大數據基礎呢,用戶的習慣培養了嗎?
要知道,B2B的交易鏈兼具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三層屬性,而無論是撮合交易還是SaaS模式本質都是在重構B2B交易的連接方式。就是說,你至少需要改變用戶一種以上行為模式(如果完全沒有改變,平臺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在產業互聯網化剛剛起步的今天,整個行業的協同并未準備充足,在經營理念和內部管理方式上還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照明行業垂直平臺現階段可以做的是持續性的創新而不是顛覆性的創新——B2B是長期主義,切入者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從一開始就架構好整套模式顯然并不科學。
產業互聯網通常從流通環節開始,最后必然會過渡到對傳統企業(包括商家)內部職能的重新解構,使傳統企業的內部循環體系(人財物產供銷)成為外部循環的一部分,例如企業的銷售推廣、商家的售后配送,都是平臺的解構目標。無論是撮合交易平臺還是SaaS模式,最終都會重新定義企業的邊界。
所以,過早以平臺的姿態強行插入,必然會遭到企業和企業內部組織的抵制,導致一方面無法聚集關系鏈,另一方面無法建立公信力。別看有的平臺和用戶打得火熱,其實各方都在曲意逢迎,臺前的卿卿我我難掩幕后的貌合神離。
對于一個行業來說,垂直平臺就是個外來物種,它為整個行業帶來的首先是額外的成本,唯有壓榨產業鏈上的某一方,平臺才能把這一部分成本填平并讓自己存活,這一方不一定是效率最低的,而是對平臺最有利的。
所以,警惕垂直平臺,他不是你的白馬王子。平臺也不要把自己當做必需品,想做平臺,請先讓自己成為這個行業產業鏈里不可或缺的一環。
最后說說少數派的結論,目前的照明行業垂直平臺(姑且稱之為平臺吧),有足夠的生存空間,但無法創造更大的價值——可以生存,止于茍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