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號,業內矚目的《電子商務法》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審議,這是我國第一部針對電商制定的專門法律。其中,電商應進行工商登記并依法納稅受到廣泛關注,因為這直接影響到電商產業發展。
電商征稅不是小事,這關系到日后網購商家賣家的切身利益,首先我們來看對網購賣家有多大影響。
第一,電商賣家的“刷單”行為會明顯減少
目前,一些不規范的賣家通過“刷單”刷虛假銷量和好評,影響了賣家市場間的公平競爭,而現有的征稅體系一旦與電商平臺后臺交易數據對接,對打擊“刷單”是很好的一劑猛藥,可以使交易數據更加透明化。
第二,電商賣家的利潤會減少
或將成本轉移到消費者身上
電商天使投資人李成東曾在文章中講到,做某寶或某貓店,必須要50%以上的毛利潤率才能賺錢。
賣出一件商品,需要15%的廣告流量費,15%的人力成本,7%的倉儲物流費,庫存退貨損耗至少得10%以上。因此,進貨50元的商品,在某寶零售價100元以上才有可能賺錢。
實際上,賣家漏算了一項,如果零售100元,還需繳納50*17%=8.5元的增值稅。大部分淘寶店家進貨,沒有增值稅抵扣項,實際最終繳納17元的增值稅。
如果要征稅的話,50元的進貨價,零售100元,減掉17元增值稅后,實際的毛利潤率是33/83=39.75%,某寶店家從微利瞬間就變成了虧損10%。某寶賣家能夠做的就是至少漲價10%。
漲價10%會對賣家競爭力產生顯著影響,比如,家電3C數碼等電子產品漲價10%,基本就沒任何價格優勢了。
還有的朋友會問,電商全面征稅關消費者什么事兒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對網購消費者有哪些重要的影響。
消費者是最終端的銷售環節,電商商家如果成本加10%以上,一般商家都會加15%以上,如果成本加15%以上,一般商家都會加20%以上,總之沒有商家會做虧損的生意,但最終最大的影響,就是網購愛好者的購物成本大幅增長。
尤其是大件商品,舉例網購某款吊燈原價是5000元,那么增加15%,漲價后的價格是5750元,沒錯商家不會壓榨自己的利潤,而是將成本加在消費者身上。
其次,賣家進行工商登記并依法納稅,能為消費者的權益保護提供保障。2014年3月15日起正式施行的《網絡交易管理辦法》規定,允許自然人不經工商登記開設網店(主要是淘寶店、微店)。經常有消費者因給商家差評遭遇恐嚇,但由于商家在注冊時未提供正確的個人信息,導致消費者維權困難重重。若電商平臺的商家都能工商登記,消費者維權會變得更加便捷。
多位經濟學家表示,該法規一旦落地,大批的消費將會涌入實體店,很多網購經驗的朋友都了解,網購平臺商品與實體店對比,大部分品牌網購商品都不如實體店的配置高,這樣計算下來,網購征稅以后價格幾乎與實體店持平,甚至超過實體店,那么很顯然實體店是最佳的選擇。
總的來說,電商全面征稅的理想狀態是既能把稅收上來,又能保障電商的持續健康發展。現在,《電子商務法》(草案)已經提交人大審議,雖然距離正式推出還有一段時間,但是我們可以期待一個更規范、更公平公正的電商運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