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廈門新十景”
用細節展現城市特色
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針對各區域的不同特點,不同地段的夜景又將各有一番風景。
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舉例,在“一線”的夜景規劃中,就考慮到其是本島重要的交通要道和景觀道,要精心設計城市輪廓線,突出區域特色,如環島路就期望通過夜景燈光設置,將沿途的建筑、景點與大海、沙灘、草地串聯,構成一條美麗的夜間海濱走廊,鷺江道毗鄰繁華的中山路商圈,與鼓浪嶼隔水相望,則應盡顯南洋風情的騎樓形態與現代建筑并存的獨特文化風貌。
許東亮告訴記者,此次夜景照明提升工程將打造出“廈門新景點”——鼓浪嶼日光巖回望、筼筜湖散步賞月、海滄遠望、金色會展、古典集美學村、五彩五緣灣、古今交融鷺江道、珍珠項鏈海滄大橋、浪漫曲線集美大橋、星光點點濱海漫步等。其中,將會通過一些小細節來展現廈門特色,如在演武平臺邊的世貿光塔建筑上,就將用燈光演繹出白鷺影像,而五緣灣的五彩橋梁,將用色彩聯想的形式,表現出廈門在閩臺關系中的“五緣”特色。
建立統一控制平臺
實現差異化亮燈模式
除了“視覺享受”,全面改造后的夜景還是環保、人性化的。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一次的夜景改造著重“優雅、自然,與人為親”。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夜景照明提升后,廈門的夜景并非就將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時段、節假日的不同,變更夜景的亮燈模式——廈門將建立夜景統一控制平臺,采用島內集中、島外分區控制的方式, 控制亮燈范圍和亮度,實現平時、節日及重大活動期間差異化的亮燈模式。這一舉措,不僅適應城市夜景的不同需求,而且更綠色、更環保。
而呼應廈門“慢行、環保”的城市新舉措,接下來,也將為適合漫步的筼筜湖街道、鼓浪嶼街巷增添“良性照明”——多用功能光,柔和照亮市民的腳下路,在鼓浪嶼街巷的階梯上,在筼筜湖邊的樹影邊,用琥珀色的點點燈光,塑造專屬的空間感,喚醒市民、游客對鷺島的溫柔記憶。
聲音
市人大代表、東渡第二小學校長王靜:進一步提升夜景 游客愛看市民舒心
對外地友人而言,廈門的夜景照明是展示廈門形象的重要名片,應該展現城市個性。廈門是花園城市、窗口城市,有著閩南特色的文化底蘊,現有的夜景流于一般化,各色建筑的夜景也“各自為政”,辨識度不高,我們急需通過夜景工程的進一步提升改造,從整體上規劃,來展現這座城市的文化特色。
而對本地居民而言,夜景照明還應該與居民們的生活舒適度結合。目前的夜間照明,居民樓的LED燈、廣告霓虹燈顏色雜亂,一些歷史已久的人行步道缺乏應有的照明燈,對行路造成不便。夜景照明工程的提升改造,將讓廈門人民在欣賞獨具個性的廈門燈光外,還能享受廈門燈光帶來的生活便利。
市政協委員黃秀惠:升級技術迎接機遇 提升夜景正當時
一座城市的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夠打造出美麗的夜景,一座城市的居民生活從物質享受向精神層面的追求發展,才促成了夜景的繁華。縱觀全球多個城市,他們的開放度、品位感都通過全面規劃的夜景得以實現。廈門作為“一帶一路”的戰略支點城市,正一步步邁向開放、繁榮,也將迎來更多機遇。通過夜景,將廈門海、島、路、橋等連成一體,在優化人們夜生活的同時,改善廈門投資環境、促進旅游業、商業、交通運輸業、服務業、照明行業的發展。而科技發展到今天,也已有了更多更節能的光照手段,此時,從美觀、節能兩個層面上全面提升廈門夜景,正是一個良好時機。
廈門社科聯顧問、原市文化局局長彭一萬:提升夜景工程 帶動旅游經濟發展
一座城市的夜景工程,是經濟、科技、文化藝術實力的綜合體現,是吸引來自五湖四海游客的重要因素。美國的拉斯維加斯、法國的巴黎,這兩座城市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他們的夜景分別以“金屋”和“塞納河”為重點,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往,而立志成為“國際型旅游城市”的廈門,也可效仿,盡快提升自己的夜景,從海陸空三個維度,全面規劃設計,用不同的主題、特色夜景帶動新的旅游景點,打造“視覺經濟”,讓我們的建筑白天亮麗,夜晚“靚麗”,留住游客們夜間休閑的心情,過一個“廈門之夜”。提升夜景照明,讓“夜經濟”助力廈門前行。

鼓浪嶼夜景改造效果圖

世茂海峽大廈周圍夜景改造效果圖

提升后筼筜湖夜景提升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