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處調研員云丹平致辭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處調研員云丹平在致辭中指出,廣東省委省政府和各級領導對于智慧可見光產業的發展也是高度關注。早在2014年6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決定》中,“可見光通信技術”正是首批啟動的8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據統計,2014至2016年可見光通信技術及標準光組件專項共資助了47個項目,計劃資助金額1.95億元,已實際撥付1.17億元。
他表示,廣東省智慧可見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小欖落地生根,希望能夠藉此為小欖鎮LED產業注入活力,小欖鎮也為創新聯盟的發展創造有利環境,互為支持、共同發展。創新聯盟能加快突破智慧可見光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瓶頸,推動智慧可見光產業加快發展,為廣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同時,聯盟能夠發揮全國性創新平臺優勢,把更多的人才、技術、信息、項目等創新資源部署到廣東來,推動廣東建設成為全國可見光通信產業的創新策源地和全球重要的研發生產基地,也進一步推動中山小欖鎮做強做大LED產業、智能鎖業以及車載電子汽配業。
廣東省半導體照明產業聯合創新中心(GSC)主任&廣東省半導體光源產業協會秘書長眭世榮發言
眭世榮主任以“廣東LED產業發展格局與小欖LED產業轉型升級思路探索”為題,重點介紹了廣東LED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據介紹,中國力量在全球LED產業格局中的分量愈來愈重,其中廣東LED產值規模已占據全國半壁江山,廣東LED產業基地已形成了“1+5”發展格局,即以深圳國家級LED產業基地為龍頭,惠州、東莞、江門、佛山、廣州等5個省級LED產業基地,以及中山市等地為珠三角產業帶的“一核一帶”的產業集群空間布局。2016年11月15日,廣東省政府印發了《廣東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行動計劃》,LED照明被定位為新支柱產業。下一步,省相關部委或將出臺推動新支柱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這將是LED產業向前發展的一個新契機,也會是一個新時代。
談到未來LED產業發展的整體趨勢,他指出,落后的產能將逐步淘汰,LED產業從過度競爭時代進入穩定收益時代。LED產業集中度也將穩步提升,行業競爭格局已初步成型。同時,政府補貼正在不斷收窄,LED 產業供需結構將會逐步改善。LED照明應用市場出現細分化,廠商因應時勢加速轉入利基型應用領域。此外,LED照明市場滲透加速,小間距顯示屏將迎來爆發。LED廠商的新藍海,如紅外線LED/激光照明,在2017年將迎來無限商機。在演講中,眭世榮主任特別提出了推動小欖LED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路建議,提出了小欖LED產業轉型升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技術協同、創新應用
中山市中創光電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廣東省智慧可見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籌)理事長&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徐正元發言
徐正元教授進行了“LED可見光通信技術創新解讀”,詳細分享了可見光通信背景與應用,可見光通信單元與系統技術創新,可見光通信專利與標準,以及可見光通信商業模式創新等內容。他從未來無線通信網絡覆蓋和未來無線通信傳輸談起,在進行創新元素剖析時,他著重從技術創新與專利、產業規范與標準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三方面展開介紹。可見光通信融入未來全方位通信網絡,催生新型應用。據了解,可見光通信國際國內專利池的概況是,至今全球專利已達4485項,申請量集中于亞洲地區,國際在華申請量占25%,技術集中在裝置,系統,編碼,定位等。同時他也指出,可見光通信急需標準化。
關于可見光通信謀求商業模式創新,據他介紹,當中包括有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眾創,即通過創業創新服務平臺聚集全社會各類創新資源;眾籌,即通過互聯網平臺向社會募集資金;眾包,即借助互聯網等手段,將傳統由特定企業和機構完成的任務,向自愿參與的所有企業和個人進行分工;眾扶,即通過政府和公益機構支持、企業幫扶援助、個人互助互扶等多種途徑,共助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成長。以及涵蓋移動互聯網,照明顯示,交通運輸,市政,建筑,工業互聯網,醫療健康等多行業協同共贏。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無線網絡技術規劃部主任楚東雨發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無線網絡技術規劃部主任楚東雨的演講題目是“光在無線網絡的應用與展望”,他首先從無線網絡演進談起:關鍵技術方向和挑戰(管道演進&業務高度融合),包括無線技術的演進、業務化的挑戰、IT化挑戰。以及介紹了5G的三類典型場景,他指出,關鍵技術落地5G標準,將于2018年實現商用部署。據其介紹,FSO有望降低超密無線網絡傳輸成本。其訴求主要有,超密網絡基站數量多,傳輸資源是站點能否部署的關鍵因素,對無線傳輸的訴求強烈,通過FSO有望解決超密網絡的回傳、前傳。所面對的挑戰有,降低收發對準要求;進一步提升帶寬;人眼安全水平功率的傳輸等。FSO使能空地一體化通信,其面臨的挑戰有:穩定、高效的光學前端,自由空間光與光纖器件的耦合問題,空間光通信引入的性能問題等。這些挑戰都仍然有待克服。
在演講中,他介紹了一種新接入方式,即通過LiFi承載xGbps業務接入需求。他指出,當前訴求與技術挑戰是簡單穩定的大視場角&MIMO光學接收前端;用戶移動、非視距場景下,帶寬仍然能滿足要求;不依賴現有的照明設備、不依賴可見光波段;單接入節點20m覆蓋范圍。他講述了光載微波信號解決部署高頻多天線系統的關鍵技術挑戰,介紹了基于光學變頻降低M-MIMO系統成本,以及電磁&光學一體化環境感知。環境感知,即光學輔助波束賦形,結合光學成像、電磁感知、用戶反饋等多種手段,精確判斷用戶位置,從而實現波束的精準指向。同時他也指出,其待解決的問題包括有,圖像信息與無線信道環境的映射,物體運動速度的獲取與位置預測,非視距場景如何工作,目標用戶的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