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LED行業諸多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發展,好消息接踵而至,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一一盤點。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綠色LED光源有助于緩解疼痛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最新研究發現,照射綠色LED光源有助于緩解疼痛,未來對于處在慢性疼痛的患者來說,將是一大福音。
據報道,目前,研究人員正針對10位纖維肌痛癥(fibromyalgia)患者進行為期10周的人體臨床試驗,初步結果令人鼓舞。因為鎮痛效果顯著,甚至有兩位患者拒絕將這次試驗用的綠色LED光源還給研究團隊。雖然研究還處于初步階段,但MohabIbrahim博士表示,綠色LED光源打造的這種燈,具有相當的可能性,可以減輕特定的慢性疼痛,而且這種療法較為安全、有效且負擔得起。他希望未來能推出綠色LED光源治療法,或與其他方法搭配,幫助眾多飽受疼痛所苦的患者。
英國研究發現LED技術可以診斷初期白內障
赫瑞瓦特大學(Heriot-WattUniversity)研究發現,一項LED技術可以檢查出早期白內障,可望提早讓白內障患者展開治療,以及減少醫療資源。
據介紹,該技術可協助臨床醫師偵測水晶體發出的熒光信號,藉此紀錄并持續追蹤白內障的形成,同時明確診斷病患是否該接受治療。由于白內障往往是一、二型糖尿病的并發癥,此技術可透過早期發現白內障來發現糖尿病患者,大幅減輕健保的壓力。除此之外,研究團隊相信,此LED技術可透過水晶體的變化狀況,偵測出病患在各自生活方式與環境下所呈現的“真實年齡”而非生理年齡。研究團隊還會在豬只上進行更進一步的測試,藉此推進這項非侵入性治療技術的進展。
美團隊研發高效深紫外LED,創業界最低波長紀錄
美國康乃爾大學的研究團隊,最新就研發出一種體積小且更環保的深紫外線LED光源,并創下目前業界deep-UVLED最低波長的紀錄。
研究人員采用原子級控制界面的氮化鎵(GaN)與氮化鋁(AlN)單層薄膜為反應作用區域,成功發射出波長介于232到270奈米的深紫外LED。這種232奈米的深紫外線,創下使用氮化鎵為發光材料,所發出的光線波長最短記錄。之前的記錄是由日本團隊創下的239奈米。
在成功提升深紫外LED的發光效率后,研究團隊的下一步是將光源整合到裝置內,朝上市的目標邁進。深紫外光的應用領域包含食物保鮮、假鈔辨別、光觸媒、水的凈化殺菌等等。
香港理大研發最省電LED燈絲燈,光效為傳統LED燈1.5倍
香港理工大學利用新式納米加工技術,成功研發市場上最省電LED燈絲燈,發光效率為傳統LED燈1.5倍,售價和成本為傳統LED燈的一半,燈絲燈的一年電費及碳排放更低于傳統慳電膽的一半以下,預計今年中生產及推出市場。
技術研發者、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畢業生趙崇智表示,產品總開發成本約30萬元,2015年“理大微型基金”撥出十萬元,馀款由實驗室支持,目前正與四至五家公司商討合作,預計今年年中生產及推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