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照明產品出口額同比2015年下降14.5%。這是自2009年以來行業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現象。中國一直以來都是LED產品的制造強國,面對國際市場的萎縮,在戰略層面為產業提出更大的挑戰。
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秘書長王卓在第十六屆中國燈都產業高峰論壇上作出演講,對業內產品的生產、出口以及政策作出相關解讀。下面讓我們通過一組數據和政策,對產業的未來做一個展望。
產品的生產現狀及政策
半導體照明技術正逐漸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LED照明以其節能和功能性兼容等特點,受到了市場的熱捧以及政府的重視。預計到2020年,LED的市場普及率將到達69%。
從2011年開始,中國政府公布了逐漸淘汰白熾燈路線圖,目前15W以上的白熾燈已經在國內禁止進口和銷售。而通過調查發現,國內照明市場供需現狀,已經具備了滿足白熾燈退市的目標和要求,這種為人類服務了一個多世紀的光源將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另外,其它電光源產品的產能在逐漸減少。據國家“十三五”節能減排工作安排中,重點提出了對半導體照明技術的扶持。目前各級政府也在對半導體的推廣提出了很多政策,半導體照明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從而逐步替代電光源產品的市場份額。
在技術層面上,國家對半導體照明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年初,發改委公布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和服務目錄,從LED的材料、芯片、封裝都給出了明確的要求。
另外,工信部實行了特定區域產業準入負面清單,今年3月份已經完成了十幾個省市自治區的產業負面清單的梳理,對落后的產能進行淘汰,這將對高新產能提供了更好的發展空間。
自半導體技術進入照明領域,在市場的剛需下,無論是在產能方面、技術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同時近幾年國家大力倡導節能減排,出臺了多項政策,各地政府也扶持了多家LED照明企業,因此在流通照明領域,LED照明技術逐步取代傳統電光源趨勢,將如同熒光燈終結白熾燈時代。
海關出口現狀及政策

近五年來全行業出口變化
自2009年以來,行業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現象
2016年,照明行業累計出口額為384.6億美元,相對去年同比下降了14.5%。其中
電光源產品出口43.5億美元,與2015年同比減少了13.2%;
照明燈具出口額297.4億美元,與2015年同期下降15.6%。
出口數量增加而出口金額減少
照明產品出口不僅表現在金額下降,從海關數據的反饋:
2016年電光源產品出口量為131.2億只,與2015年同期的130.5億只持平,但出口額同比下降了14.15%;
燈具類產品首次出現量價齊跌;未列名燈具(其中6成為LED照明產品)出口量同比增加12.8%,但出口額首次出現下降,下降幅度為0.4%。
反映了照明產品出口利潤縮減現象明顯,而造成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全球經濟的不景氣,另一方面是業內競爭激烈導致產品價格的下降。
據了解,2016年國內燈飾照明總產值為5600億元,其中出口產品為2658.24億元,占到大部分產值,因此海外市場一直都是行業所關注的板塊。
國家層面也對照明產品的出口給予了多項政策扶持,今年工信部對外公布要對消費品進行國際標準的轉化,提出相關照明指標要與國際標準接軌,簡化照明的認證流程,從而減少照明企業在認證方面的負擔,提高照明產品的海外市場份額。
同時,2017年初,在中國照明電器協會與各國海關協調與推進下,從今年1月份開始,每款照明產品將有屬于自己的細分品類的海關編碼,這將有助于業內人士更詳細的了解各類產品的出口數據,從而制定更加詳細的市場策略。
機遇以及挑戰
2017年,美國新任政府上臺后,對關稅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設想,區域化的經濟政策正在撕裂世界經濟貿易一體化,對于我國的照明產品出口將會有明顯的影響。
過去我們的土地紅利以及人口紅利都在逐漸消失,產業往東南亞等國家轉移現象明顯,照明企業所具備的產能優勢受到了挑戰。再加上LED產品的普及,相對與其他光源產品,壽命性能更穩當的LED產品更新慢,這也將影響到我國照明產品的出口量。
面對諸多的挑戰
國家也針對行業出臺了許多幫扶,其中商務部在照明原材料、元器件的出口以及跨進電商都給予了多項優惠政策。
另外,目前國內市場依然保持了巨大的剛需,面對疲軟的國際市場,照明企業可以注重國內市場的開拓,同時提高制造的自動化水平,提升制造能力以及技術水平。
國外市場照明產品需求的特點分析
LED的節能技術以及概念已經普及,未來的照明產品發展方向將更多地往產品附加值方向延伸。
通過實現系統化的節能,為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
伴隨著LED照明產品價格的穩定,未來照明產品更多是從行業角度做服務能力升級,從硬件服務轉化成軟件服務,增加產品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