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歐普照明董事會秘書吳一鳴提交辭職報告,財務總監韓宜權被任命為新的董事會秘書;今年來,聯創光電、木林森兩家董事會秘書亦相繼離職。而時光倒回2016年,董秘離職更不在少數。
董秘,即董事會秘書,其直接對董事會負責,是公司高級管理人員。那么,作為公司高級人才,董秘們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群體?人前風光的他們又有著怎樣的“不為人知”?
董秘知多少
何為董秘?職責何在?
董秘,即董事會秘書,其是對外負責公司信息披露事宜,對內負責籌備董事會會議和股東大會,并負責會議的記錄和會議文件、記錄的保管等事宜的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董事會秘書對董事會負責。
董秘由董事長提名,董事會任免,對董事會負責,是證券交易所與上市公司的指定聯系人,接受當地證券監管部門的雙重領導,在促進公司規范運作、管理公司證券事務、負責公司信息披露等方面,負有別人無法替代的重要職責。
《股票上市規則》主要規定了董秘的六大類職責:與監管部門的溝通聯絡、協調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關系、處理公司信息披露事務、督促上市公司規范運作、股權事務管理、三會組織與文件的保管。
離職潮涌
2017年,又有3位董秘相繼離職!
3月18日,歐普照明發布公告稱,近日收到董事會秘書吳一鳴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吳一鳴申請辭去歐普照明董事會秘書職務,辭職報告自送達公司董事會之日起生效。吳一鳴辭職后,將不在歐普照明擔任任何職務。
《公告》還表示,吳一鳴辭去歐普照明董事會秘書一職后,任命歐普照明財務總監韓宜權為公司董事會秘書,任期與歐普照明第二屆董事會任期一致。資料顯示,韓宜權1975年出生,畢業于合肥經濟技術學院(1999年并入中國科技大學)會計學專業,經濟學學士,2013年1月至今擔任歐普照明中國區財務總監,2015年1月起任歐普照明財務總監(財務負責人)。
3月3日,聯創光電發布公告稱,聯創光電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鄧方俊因工作需要辭去公司董事會秘書職務,經公司董事長提名,公司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審查,同意聘任潘婉琳任聯創光電董事會秘書。資料顯示,潘婉琳,1976年出生,本科學歷,會計師,2008年至今任聯創光電證券事務代表。
1月18日,木林森股份發布公告稱,木林森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賴愛梅因工作需要辭去木林森董事會秘書職務,辭職后繼續擔任木林森副總經理一職。同時,木林森股份決定聘任李冠群為木林森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
《公告》顯示,李冠群,1975年出生,本科學歷,2000 年加入木林森,先后擔任公司會計、財務部部長、執行董事助理、人力資源部經理等職;2010年7月起任木林森第一屆監事會主席;2013年7月起連任公司第二屆監事會主席,現任公司高級經理,其通過中山市欖芯實業投資有限公司間接持有木林森股份65.88萬股。
2016年,董秘同樣面臨頻頻離職!
除了2017年,歐普照明、聯創光電和木林森三家企業董秘離職,2016年,董秘們同樣面臨“離職潮”。其中,三安光電李雪炭接任闞宏柱,成為新任董事會秘書;長方集團原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李海儉離職,胡濟榮接任董事會秘書一職;萬潤科技邵立偉接任郝軍,成為新一屆董事會秘書;兆馳股份方振宇接任嚴志榮,成為新任董事會秘書;聚飛光電于芳接任殷敦煌,成為新任董事會秘書……
董秘在上市公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對公司和董事會負責,為投資者解答各種疑問,然而,董秘群體當前卻面臨不小的震蕩。在LED照明行業,2016年至今一年多時間,已有超10家上市公司更換董秘,離職占比約25%,可見董秘群體離職頻率非常高。值得注意的是,當公司董秘離職后,上市公司往往選擇其內部人才擔任,這也可以解釋為何董秘常常“身兼多職”。
如長方集團原董事會秘書李海儉離職后,胡濟榮聘任為新董秘,其曾任深圳市長方半導體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東漢照明事業部總經理,深圳市長方半導體照明股份有限公司長方照明事業部銷售總監;2014年7月至今擔任深圳市長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現擔任深圳市長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
此外,除了LED照明行業董秘頻繁離職,其它行業乃至整個董秘群體,也同樣如此。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約96家上市公司董秘離職,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其中,滬深上市公司董秘離職人數已經連續兩年增長,2015年度離職董秘人數高達486人,遠高于2014年度的285人和2013年度的238人。
業內人士認為,董秘頻頻離職,一方面和去年以來低迷的市場行情有關,更有不少董秘開始投奔私募,尋求更好的發展;一方面則是壓力使然,董秘扮演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層之間的協調者,同時還是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的“主要對接人”,并且還要充當上市公司“新聞發言人”,他們承載著披露上市企業信息的責任,這要求他們既要充分了解企業,還要對企業經營和發展了如指掌。責任重、事務忙,董秘們在光鮮的外表下亦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目前,“董秘”是比較稀缺的人才資源,在LED照明行業更甚,尤其是有實戰經驗的精英級董秘,所以上市公司與引聘的董秘之間往往有一些利益約定,甚至是以低價授予部分股權的方式吸引人才。在這種情況下,部分董秘在利益驅使下,不排除離職后轉投下一個更好歸宿的可能。
董秘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