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周末,大英聚能科技技術中心主任蔣虎南一早就與團隊成員進了實驗室,其負責的石墨烯基雙極耳鉛碳電池綠色制造項目,已進入產業化規模生產沖刺階段。
從實驗室研發到工業化生產,“新材料之王”石墨烯已落地遂寧十余年。記者從遂寧市經信委了解到,占地千余畝、計劃投資30余億元的石墨烯產業園將于今年在大英縣開建。產業園將打造技術研發、材料生產、終端應用產品的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業鏈。
遂寧以大英聚能科技為龍頭,開啟石墨烯領域的創新探索。十余年探索,遂寧已先后拿下石墨烯領域10余項國家發明專利,并借助科研院所的研發力量,探索從“樣品到產品”的石墨烯終端應用技術研究和產業化。目前,遂寧已實現石墨烯粉體、漿體,以及超級電容器等應用產品的規模化生產。2016年,僅大英聚能科技就實現工業產值1.8億元,在石墨烯領域拿下6100萬元的銷售額,成為民營企業中的一匹黑馬。
“雖已實現發展突破,但工藝仍需創新,鏈條仍需延伸,離產業化還有一大段路要走。”遂寧人深知,本地石墨烯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發展合力遠未形成,創新潛能還需深挖。
在被遂寧給予厚望的石墨烯產業園,將主攻綠色石墨烯材料和超級電容電池終端應用領域。園區將建設省級新型儲能電池暨材料技術中心,借助落戶遂寧的四川石墨烯應用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研平臺,在國際競爭中掌控更多產業發展話語權。在產業化方面,園區將引進石墨烯領域國內外相關企業入駐,搭建石墨烯粉體、漿料碳納米管、復合導電劑及超級電容電池生產線,形成年產值超50億元、稅利超10億元的生產規模。
以改革創新為引擎,不斷催生發展新動能。遂寧市認識到,要實現“加快發展、彎道超車”,就必須始終保持專注發展、轉型發展的戰略定力,持續提升創新能力,才能創造性地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
在大英縣,讓石墨烯產業引領產業發展已成共識;在射洪縣,多年積極培育的鋰電新材料產業集群“國際范”盡顯,打響鋰電新品牌;在蓬溪縣,以有機胺為代表的化工產業集群,正積極打造西部“新材料硅谷”,其引入國際間合作的新項目,在未來5年預計新增產值超過100億元……加快發展動力轉換,始終專注產業前沿,遂寧在產業轉型中,涌動著創新帶來的蓬勃活力。
一季度,遂寧98家高新技術企業創造的工業總產值達107.7億元,同比增長15.1%。重點培育的電子信息、鋰電及新材料、機械與裝備制造、精細化工等四大成長型產業,成為推動遂寧工業穩增長新引擎,占全市工業比重超過30%。
按照遂寧的規劃,到2020年,全市省級以上研發機構將超過45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將達80家,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將達5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將達6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