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全球各大城市已連續11年在3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舉行“地球一小時”活動,要求家庭及商界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以喚起人們以實際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
據法新社報道,但活動分子稱,黑暗時刻還應提醒人們注意另一個極少被關注的問題——光污染。科學家的最新統計顯示,超過80%的人生活在充滿著人工照明的天穹之下。在美國和西歐,這一數字達到其人口總數的99%,其中大部分人無法看見夜晚天空中的銀河。
事實證明,人工照明會干擾一些動物的生殖周期和依靠星星辨認方向的候鳥的遷徙活動,此外還會使夜間飛行的昆蟲迷失方向。對人類而言,夜晚過多的光照也會使控制荷爾蒙分泌及其他身體功能的晝夜規律發生紊亂。
即便是對光污染最激烈的批評者也未提出城市應處在黑暗之中,或者照明不是城市生活中的必要元素。不過他們認為,社會需要解決越來越多令人擔憂的問題。
國際黑暗天空協會會長黛安娜·溫彼雷在談及其家鄉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光污染問題時說:
“總體而言,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了。”她說,事情正在朝錯誤的方向發展,“預計在未來50年我們將增加1500萬居民”,這需要額外增加照明。
相形之下,在乍得、中非共和國和馬達加斯加,四分之三的居民可以清楚地看見天空。另外,天文學家無可爭辯地成為最受光污染困擾的人,耀眼的城市光輝會遮蔽他們的望遠鏡。
延伸閱讀:
光污染是繼廢氣、廢水、廢渣和噪聲等污染之后的一種新的環境污染源,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晝污染和彩光污染。光污染正在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見的光污染的狀況多為由鏡面建筑反光所導致的行人和司機的眩暈感,以及夜晚不合理燈光給人體造成的不適感。
國際上一般將主要光污染分成3類,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晝和彩光污染。
主要危害為傷害視力、誘發癌癥及產生不利情緒;生態上,光污染讓動物晝夜不分,導致行業紊亂、光害會幫助藻類繁殖,制造赤潮,污染水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