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屹立了20多年的杭州燈具市場被迫拆遷后,固化了20多年的杭州燈具市場開始發生裂變。經過半年多的衍變,新杭州燈具市場格局已經逐漸拉開,并已經趨于穩定。
燈具城的起源
穩固了20多年的市場格局
杭州燈具市場起源于80年代,并就此穩定地發展了20多年。在此期間,無論是市場方面還是商家,一直都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狀態。
1994年5月,位于沈半路的浙江杭州燈具城正式成立,杭州燈具市場開始由分散走向集中式經營。而杭州燈具城也就此占據著整個杭州市90%的實力燈具經銷商,“買燈就到沈半路”這是當時市場集中化的一個縮影。

已被拆遷的杭州燈具市場
杭州燈具市場一家獨大的寡頭壟斷市場模式,也擠壓其他燈具市場發展的先天條件,即使是2010年在與老市場同一路段成立起來的精品館,也未能對老市場造成明顯的分流現象。因此,直至2016年杭州燈具市場未拆遷之前,杭州燈具城依然是杭州最具影響力的市場,其17㎡的標準店面,商戶之間的私下轉讓費為30萬元,而且商戶一經接手馬上就能夠盈利。
總體來說,在2016年之前,杭州的燈具市場一直都保持著一種固化狀態,其中表現的最為明顯的有以下兩方面的特點:
市場規模固化:老杭州燈具市場的市場地位寡頭壟斷,壓縮著新市場的成長空間,新成立的市場大多因為先天不足,導致后續經營不起色。
商家實力固化:老市場的市場格局以及面積固化,商家經營面積普遍不大,大多數商家都是以標準店面為主(17㎡),強者恒強,新品牌以及新燈人入行門檻高。
而伴隨著杭州市場20多年的穩定發展,2016年老市場的拆遷,猶如一場大地震,把這些20多年因固化市場埋下的隱患,綜合性爆發出來,為如今的市場洗牌,埋下了一個伏筆。
城門失火
殃及池魚
2016年杭州G20峰會順利召開,將杭州這座歷史名城推向了全世界,緊隨而來的是房價的猛漲以及一系列的城市整改動作。半年之內,杭州的房價從原來的8000元/㎡飛升至20000元/㎡,同時政府也針對一些落后的城市面貌進行拆遷整改,很多老市場、老街區在一紙公文之下,不到一個月就成為了一座待整改的廢墟。
杭州燈具城的拆遷源于杭州地鐵的建設工作,拆遷項目本預定于在G20峰會落幕后(2016年年底),再對市場進行具體的拆遷工作,以留給市場商戶充足的時間,做好后續的安頓工作。
然而,始料未及,5月份,與杭州燈具城僅隔幾公里遠的城北燈具城突然失火。當時恰逢G20峰會關鍵節點,火災在輿論上制造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政府也就此事件,對杭州燈具市場進行提前拆遷,這一突然的動作使得很多商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老市場拆遷
多數商家“流離失所”
杭州燈具市場的突然拆除對于很多商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很多在市場經營了十幾年商戶一時間流離失所、不知所措。
2016年6月份,位于原沈半路路段的星河燈具市場正式成立,并開始招收杭州燈具市場的搬遷商戶。但由于老市場拆遷過后,有多達400多戶搬遷商家,以新成立的星河廣場的體量,最多只能容納200家商戶,可謂僧多粥少。雖然星河廣場收納了部分商家,但還是有很多的商家得不到妥善的安置。其中光語空間代理商張紅蘭自老市場搬遷出來后,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店面,停工半年之久。

星河燈飾市場
有商家反映,整個市場政府說拆就拆,市場以及政府方面對商戶后期的安頓工作,產品的庫存、客戶的售后一下子都沒有了著落。政府及市場方對商家沒有進行妥善的安置,使得多數商家心中頗有微詞。